《黑獄》簡介|鑒賞
一名《黑暗地獄》。社會小說,二十四回。漱六山房(張春帆) 著。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上海點石齋初版。
小說描寫了鴉片戰爭前廣東地區由于鴉片泛濫造成的深重災難。廣東由于地處沿海,唐朝時就同南洋群島通了商務,商業十分發達。明朝末年進了一宗貨物鴉片,最初是做藥用的,進口有限,誰知后來成了癮君子吸食的毒品,進口便一年盛過一年。廣東地區先后成立了十三家專營鴉片進口的洋行,勾通粵海關官吏,走私過關,又收買了一批地痞流氓,代運代銷,鴉片就此泛濫成災。清政府雖明令禁止,奈收效甚微。廣東的番攤館原來是專業賭館,由于番攤館主聯合收買了地方官吏,也經營起煙膏生意來,不怕有人查禁。番禺縣新任知縣王伯仁,原是一介寒士,指望到番禺縣任上刮點地皮,發些財。王伯仁知道番攤館違禁做鴉片生意,就想借此敲一筆竹杠。第二天,番攤館按常例送來五千兩匯票的賄賂,王伯仁不滿足,傳言下去,要他們加倍送錢。番攤館不肯破例,王伯仁惱羞成怒,帶了幾名隸卒前去清繳番攤,誰知卻被趕了回來。王伯仁手下將與番攤相鄰的米店店主捉了來,指控拒捕行兇,聚眾鬧事。應考的童生知道此事后大嘩,一起罷考請愿。事情鬧到省城,廣東總督、巡撫、廣州知府都被革了職。
新任廣州知府劉潯也是個煙鬼,為官十分霸道。一日,土匪將劉潯家洗劫一空,劉潯逃走。南海縣知縣史樸妄拿無辜百姓,指為土匪,邀功請賞,激成民變,盜賊蜂起。
兩廣總督賀圖,到任以來,整天抽鴉片叉麻雀,不理公務。洋人以兵輪停駐虎門,要挾復設洋行。賀圖沒有主意,跟班洪貴為其出謀劃策,既滿足了洋人要求,又欺騙了朝廷,洪貴自此深得賀圖信賴。史樸勾結洪貴,辦案時濫施酷刑,敲詐錢財,不料惹惱了大盜梁十五。梁十五帶了一幫人,化裝大鬧公堂,劫走史樸,剃掉頭發,割掉耳朵,在臉上刺上“贓官”二字,扔在荒野。幸得傷科名醫曹鶴舫精心治療,史樸才算保住了一條命。
曹鶴舫行醫積了一百多萬家財,也迷戀于鴉片,家中私藏煙具,偷煮煙膏,被人告發,為圖私了,又被保甲局敲詐了五萬元,一氣病倒。一家人輪流服侍病人,為提精神,一個個端槍燃燈,鬧得烏煙瘴氣,與煙館無異。
曹鶴舫的妹夫鐘宜人在海關任職,統管十幾家洋行,油水很肥。新任海關總督榮華想出告示禁止走私鴉片,鐘宜人授意榮華家人向榮華曉以利害,榮華見禁了鴉片走私,斷了海關財路,自己也沒了額外的進帳,于是也眼開眼閉,放任家人朱貴與鐘宜人勾結,收取洋行賄賂,暗中放鴉片走私入關。
鐘宜人發了一筆橫財,不料從海關回家路上被人搶走,兇手雖被抓獲,但鐘宜人說不清身邊巨款的來歷,被南海縣充公,只好自認晦氣。
廣東的煙禍越演越烈,一位御史見此情景,滿腔幽憤,奏了一本。湖廣總督林則徐也上訴痛陳鴉片的禍害,嚴辭要求禁煙。道光皇帝感到問題嚴重,決定委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辦鴉片走私,主持禁煙事務。
《黑獄》是一部反映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社會的小說,作品的寫實性很強。
鴉片給中國社會和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是深重而廣泛的。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富室大戶,達官貴人,一旦染上煙癮,輕則傾家蕩產,重則家破人亡。小說中有一節振聾發聵的描寫:順叔夫婦“雙雙都有兩口煙癮,典盡賣絕,只剩兩件夏布衫,沒奈何來求宜人要借幾塊洋錢,宜人執意不肯,順叔歸后,夫婦抱頭痛哭了一場,說與其守著餓死,不如自己早點尋死,只是自刎怕痛,上吊嫌遲,砒霜又不好買,只有鴉片又容易,又爽利。……包了布衫,又尋出一件竹布大褂,當了四百銅錢,一半買煙,一半買些高粱魚肉米,回來先煮好飯吃完,才對坐飲酒。吃到碗中剩有兩杯光景,夫婦兩人又痛哭一場,把煙調入,分做兩杯,直著喉嚨,一口氣同時喝下,便上床并頭而睡。過了半天,藥性發作,斷腸割肚,痛楚難熬,便在床上打滾,一張床滾不得兩人,便雙雙滾下地來,翻來復去,帶爬帶滾了一回,漸漸覺得肚腸像斷了,漸漸覺得肺管像是破了,人便一昏一醒,睡定不動,漸漸又覺得腦門里像有一絲血縷,裂成兩節,便雙雙到枉死城落籍去了。”“他們夫婦飲酒吃飯的時節,忘關大門,下午恰有偷兒挨門而入,見地上的死人,卻不去管,只望桌上煙盒還剩些煙腳,喜得倒在缸里,找些水調服下肚,也算嘗個滋味,看此外只除煙槍還值幾個錢,真好算四大皆空,六根清靜,原來一件東西都沒有了。……”抽鴉片抽到窮途末路,只能以自殺了結,便是自殺也少不得鴉片,如此慘烈的悲局,讀來令人發指。
鴉片不但給勞動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給社會經濟帶來極大的破壞,也使官吏更加貪婪,政府更加腐敗。由于走私販賣鴉片能夠獲取巨額利潤,于是地方官吏對朝廷的禁煙法令置若罔聞,陽奉陰違,以禁煙為名大敲竹杠,趁機大發禁煙財。海關官員公然受賄放行,參與走私,讓鴉片通過這道國家的關卡堂而皇之地流入中國市場。一方面是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一方面是暴斂暴富的貪官酷吏,一方面是腐敗無能的封建朝廷,一方面是強橫暴虐的洋槍洋炮,圍繞著鴉片這一特殊而又罪惡的商品,交織成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誘發起中國社會的激烈動蕩和變革。番禺縣知縣王伯仁敲詐不成,濫捕無辜,廣州府知府劉潯魚肉百姓,視作草芥,南海縣知縣史樸慘殺鄉民,邀功請賞,這些貪官污吏的倒行逆施最終激成了民變:“人心愈加不忿,到處盜賊蜂起”,憤怒的起義農民沖進廣州府,將衙門一把火燒個精光,將南海縣知縣史樸捉去割掉耳朵,臉上刺上“贓官”二字,作品中這些真實可信的描寫,不僅揭示了當時社會動蕩變革的根源,同時也起到了喚醒民眾,痛恨鴉片的積極作用。
在近代文學史上,作者是以長篇小說《九尾龜》成名的。然而,無論從思想性還是社會效果來說,《黑獄》的成就均要高出《九尾龜》。
上一篇:《黃繡球》簡介|鑒賞
下一篇:《龍城錄》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