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香亭》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人情小說,另名《錦香亭傳》,石印本改題《睢陽忠毅錄》、 《第一美女傳》,清末潮州刻本則改《錦香亭綾帕記》, 四卷十六回。 題“古吳素庵主人編”, “茂苑種花小史閱”,作者素庵主人姓名與生平不詳,僅能據題署和版本知其為清初蘇州人。論者或疑即作《歸蓮夢》與《繡屏緣》之蘇庵主人,尚缺證據。收入《紙上春臺》本有戊申玉樓仙史序(其他各刊本無),戊申為清康熙七年(1668),書當寫成于此時。日本寶歷甲戌(清乾隆十九年,1754) 《舶載書目》載有歧園藏板本,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據此斷定為乾隆間書,則將其創作時間推遲了數十年。今存板本以歧園藏板本為最早,其他尚有經元堂藏板、本堂藏板、愛蓮齋、鼎翰樓、經綸堂、大經堂、掃葉山房等刊本。現有春風文藝出版社等整理出版的校點本。
作品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寫鐘景期與葛明霞的愛情婚姻故事。大意為:唐天寶十三年,鐘景期進京應試,發榜前偶游入御史葛太古花園,于錦香亭見到葛女明霞,并拾得其白綾詩帕,愛其才美,和詩帕上,借還帕再次前往。女亦有意,二人正待敘情,而為御史歸來并邀李白等園中飲酒沖散。景期越墻出,誤入虢國夫人府中,被留住不放,直至取為狀元,朝廷尋找,才得出府。正欲向御史求親,而葛因觸忤安祿山,被其串通奸相李林甫,貶為范陽僉判,攜女赴任。景期本恨李林甫專權,與安祿山內外勾結,遂上表彈劾,亦被貶為四川石泉堡司戶。途中遇虎,為義士雷萬春所救,并將其侄女天然送給他作妾。安祿山據范陽叛亂,葛太古因不從被下獄,后被押往長安。明霞遭安慶緒軟禁逼婚,得衛碧秋母女幫助一同逃出,其婢紅于為防叛兵追捕,扮明霞觸死階下。明霞等得已為睢陽守將的雷萬春發給路引,先避于虢國夫人的慈航凈室,后在逃難中失散,碧秋重返慈航凈室,明霞與衛媼落入沈蛇兒手,后被騙賣給郭子儀。拒守睢陽的張巡、許遠、南霽云、雷萬春等將士,均在抗擊叛兵中殉難,安祿山占據長安,雷兄海青罵賊而死。玄宗移駕四川,悔錯貶景期,擢之為翰林學士,兼領行營統制。肅宗即位,調動兵馬平叛,郭子儀收復長安。葛太古被救出,由衛碧秋處知女兒未死及與景期的關系,收碧秋為義女,又在入蜀迎駕時與景期相遇,后在安撫東京時以女兒相許。景期收復范陽有功,封平北公,升太保。郭子儀查知明霞系太古女, 景期未婚妻,即奏請皇上賜婚于景期。因傳信失誤,景期不知所賜婚者即意中人,便派人與太古商,先娶其女,以回圣意。太古送碧秋至范陽,恰明霞亦至,均稱葛女,明霞以綾帕為憑,碧秋以當日交她保存的路引為證,于是由雷天然出面,在當地春明園之錦香亭宴請二人,及見面,疑竇始解,景期并娶二人,明霞居首,次天然,次碧秋。
書以“錦香亭”名,系因鐘景期與葛明霞初系情于長安錦香亭,后結合于范陽錦香亭,這就突出了其愛情主題,后來的《駐春園小史》等書亦仿此。但在同類小說中,本書對愛情的描寫,并無突出特色,只是表現男女主人公一見鐘情,詩文唱和,雖經顛沛離流,而矢志不移,終得團圓。值得稱道的是,作品把鐘、葛的結合置于安史之亂的廣闊背景下,男女主人公之離合,均與同安祿山等叛變割據勢力的矛盾交織,在寫愛情的同時,又簡括而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的全過程。同類小說特別是當其形成私訂終身,小人拔亂,才子成名,皇帝賜婚的格套后,反映社會生活面往往比較狹窄。本書則無此弊,從小說創作來說,還體現了才子佳人小說與歷史演義小說相結合的傾向,石印本改名《睢陽忠毅錄》,大約亦基于此。本書的創作,略早于褚人獲的《隋唐演義》,以白話小說寫安史之亂,這還是比較早的。
就人物形象論,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較為平淡,倒是睢陽殉難諸忠烈與樂工雷海青,張巡、許遠烹僮殺妾,南霽云斷指明志,雷海青擲箏罵賊,雖著墨不多,卻形象生動,感人肺腑。尤以雷萬春寫得最好,其初出場打虎救人,便帶傳奇色彩,知被救者是忠良之后,因彈劾權奸而被貶,即以侄女相許,表現其勇武、豪爽與正義感。及至長安探兄,預感到內亂將發,即與邂逅相逢的南霽云一道去睢陽投軍,抒其報國立功夙志。與叛軍對陣中,令狐潮來勸降,一開口他便知來意,怒加斥罵,并說: “你既降賊,便是敵人。……本待就擒你這反賊斬首示眾,只是襲人未備,不是大丈夫所為。你快快回去,準備廝戰,若再嘵嘵,決難容恕了!”守城時面上中數箭,仍屹立不動,反拔箭將敵將射傷,城破后自刎而亡,挺直剛強,磊落壯烈,氣貫青云。 故事曲折生動,寫睢陽之戰,雖與表現鐘、葛結合無直接關系,但因系安史之亂中重要戰役,寫得又好,亦不使人感到游離,反覺有關人物始末均有交代,符合中國讀者欣賞習慣。寫安史之亂, 多據史實,但也有虛構,包括主人公鐘景期、安史亂后的李白做媒等,均與史實有出入。 全書虛實結合,大體上是寫歷史以實為主,寫愛情以虛為主。小說的語言亦清雋流暢,部分詩詞也寫得較好。
上一篇:《金石緣》簡介|鑒賞
下一篇:《鬧花叢》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