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杰》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英雄傳奇小說,六卷三十四回。清無名氏撰,約寫于乾嘉年間。此書存天寶樓刊小型本和會元樓刊小型本,兩種刊本實際是同版重印。此書封面別題“后宋奇書”“內附范仲淹訪察”,目錄不分卷,正文則分為六卷。 無序跋, 冠像。此本刻工粗劣,頗有錯訛。
小說寫北宋仁宗朝,湖廣武昌府江夏縣忠臣之后王文英,奉母命去山東投奔節度使、岳父申俊。遇浙江金華府范仲淹被賊人劫去財物落魄,王慷慨解囊資助,后范至京考試連捷,身居高位。惡奴安童在白馬嶺逼搶王文英定婚寶物,并殺人滅口。開國功臣之后高超杰救了王文英,二人遂結為兄弟。安童冒名至濟南府成親,申月霞小姐見其相貌丑陋,舉止粗鄙而生疑,便女扮男裝,赴湖廣訪察其真偽。安童被迫參加濟南府試,竟中亞魁,申俊無奈,令婢女鹿香冒充月霞與安童成婚。王文英趕到濟南言明真相,申俊為保全聲譽卻誣陷王,將其押送濟南府公堂。柏知府得知此案真相,欲釋放之,申俊不肯。獄卒衛豹私放王文英出獄,柏知府掛印棄官赴汴京告狀。潘美后代、左班丞相潘英是申俊的岳父,令將柏斬首,被包拯制止。柏知府當朝向仁宗奏明申俊十大罪狀,樞密使寇準推薦范仲淹為欽差,赴山東密訪案情。申俊聞訊即出巨款勾結山賊、兇僧截殺欽差,范遇險,被衛豹搭救;至濟南,被申關押,得申府女婢私放;后又被金雞山兇僧擒獲,幸遇豪杰解救。王文英持范仲淹薦書赴京投包拯,申月霞亦展轉至汴京。汴京考試發榜,前三名皆名王文英。原來第一名是王文英,第二名是申月霹,第三名是安童。宋仁宗當朝審查不明,將三人關入天牢。范仲淹回朝奏明案情,潘英全家被斬、安童凌遲處死。寇準、包拯、范仲淹、柏知府均加官進爵,王文英、申月霞奉旨完婚。宋仁宗發兵征剿山東申俊,范仲淹、王文英獻計,楊門女將穆桂英助戰,終于蕩平申俊叛軍。宋仁宗誅殺申俊,范仲淹與王文英奉旨榮歸。
在清代長篇白話小說中,已有《萬花樓》、 《說呼全傳》、《五虎平西前傳》等小說敘寫北宋仁宗朝的故事。這些小說或憑空捏合,或以史實為背景而虛構成書,在內容上形成一種程式:忠臣或忠良之后遭奸佞小人陷害而蒙冤,往往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命運悲慘;此時,包拯、寇準等賢臣、清官挺身而出,微服密訪、公正斷案,不畏權奸,申張正義,使奸臣原形畢露,使皇帝豁然醒悟。于是,忠臣或忠良之后冤案得以昭雪,往往封官進爵,奸臣及奸黨或被誅殺或被貶官、削職、抄家,身敗名裂。忠臣們因此而感激涕零,為皇帝沖鋒陷陣:或抵御外族入侵,或剿除賊寇、逆黨反叛。最后,天下清平、國泰民安,忠臣良將們奉旨完婚、衣錦還鄉,光耀門庭。這種程式化的內容一言以蔽之:忠奸相爭。忠奸相爭是中國古代小說的主題之一,并不僅僅局限于這幾部小說。
《群英杰》作為忠奸相爭類的小說,固然未脫窠臼;但小說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專制制度下統治者的殘暴與腐敗及下層民眾的深重災難與悲慘命運,讀之令人難以平靜。小說第九回寫柏知府當朝向宋仁宗奏明申節度使的十大罪狀:申俊縱子行兇殺人、強搶民女;申公子勾結惡棍、土豪向百姓逼詐錢財,并聚眾賭博、包娼,而且私造武器;柏知府僅到任半月,就收到數百張訟狀狀告申公子。申節度使不僅縱子作惡,他自己也獨霸一方:向官吏們強取賄賂,不送禮者即將其革職;勾結山賊、兇僧殺人害命,掠奪百姓資財;當得知朝廷派欽差至山東查訪冤案時,他竟然出金銀二十余萬兩指使強盜、兇僧分頭截殺朝廷欽差,后又將欽差下獄。吏治腐敗如此,令人發指。官匪勾結,魚肉百姓。申節度使所出巨款無疑為搜括、掠奪而來的民脂民膏、百姓資財;而其用途卻是用來掩飾罪惡、制造新的冤案,其執法犯法,視國法如草芥的惡行, 由此可見一斑。
申節度使之所以在地方橫行無忌,是因為他有恃無恐,其岳父即是左丞相潘英。潘英又何嘗不是罪惡累累呢?柏知府告發申俊,潘英竟然下令殺人滅口,公然包庇申俊。第十八回范仲淹奉旨抄沒潘英家產的清單,則是潘英罪行的有力注腳:金銀數百車,金珠寶貝數千萬, 堆積如山;米粟則不知其數, 扛抬不盡……。
意味深長的是,統治黑暗,吏治腐敗,決非北宋仁宗朝所獨有,而是歷朝歷代均如此。 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會出現《萬花樓》、 《群英杰》這一類抨擊奸惡、褒揚忠良的小說了。在暗無天日的殘酷統治下,下層民眾水深火熱,災難深重,但又有冤無處訴,有苦無處說。因此,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包拯、寇準等所謂清官身上,盼望他們秉公執法,懲辦奸惡,為平民百姓伸冤報仇。清官意識在民間深入人心,歷久不衰,說明不根除專制主義社會制度,吏治腐敗就無法避免;即使清官也不能改變社會的黑暗狀況,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清官意識是落后的、應該拋棄的;但它卻是生活在悲慘世界中的下層民眾在無邊的黑暗中,所能追求的一線光亮,是下層民眾在痛苦的絕望中迸發的一點希冀。他們不斷地把這點希望凝聚在一兩個固定的歷史人物身上,塑造他們的高尚品格,虛構出他們的種種英雄業績,使清官的形象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清官意識通過通俗文藝形式之一的小說,被不斷傳播、強化,這是形成忠奸相爭類小說內容程式化的重要原因。
《群英杰》一類的小說在藝術上往往比較粗劣,呈現出比較鮮明的民間文學色彩;其中的某些作品,曾在民間產生過較廣泛的影響。對這類作品不應一概貶斥,而應肯定其中尚有一定認識價值的部分作品。
上一篇:《繡榻野史》簡介|鑒賞
下一篇:《花神夢》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