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見異辭》簡介|鑒賞
志怪小說集。四卷,成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前,現存光緒四年(1878)“申報館仿聚珍板”與《筆記小說大觀》所輯這兩種常見的版本。許秋垞著。他的表內弟沈炳垣的序告訴我們,他著述頗夥,“恍鬼笑靈談之交接”,“匯《搜神》《述異》而翻新”,步志怪小說之后塵,“悟塵塵念念之因,圖怪怪奇奇之狀”。他搜奇抉異,隨得隨抄,主觀上力求立異,“用是述古人之異,繼以近來之異;談遠方之異,參以同里之異;志目中之異,益以夢境之異;其事雖殊,其所稱異者一也?!薄叭挥嗨^異者,不必盡牛鬼蛇神耳,即大小懸殊,語言調笑,均得目之為異者?!?《自序》)他的創作題材是很廣泛的。而“資昭勸懲”,又繼承明清說部的傳統,以故事和形象來化眾育民。
在本書所收147篇筆記小品中,不乏記述江南民俗之作。卷一《桃花女斗法》就是用一則民間故事追溯“近日迎娶,用綿杈梗以當箭篩子,內用小鏡以辟邪”這一風習的由來。卷一《塑神鎮鬼》也以“相傳春秋時”的軼聞翻譯“江南寶蘇局后樓,有朱櫬以鐵練懸梁間”其事。卷二《煞神畏易義失叉》,以“浙省風,人死則有迎煞故事”導,而詳述“徽州煞最兇,俗呼出殃”之聞。
一些小說言簡意賅,啟人思迪。卷一《紅紗罩眼》,敘熊某典試浙江,戴上途遇羽流所贈眼鏡,閱一諸生之文大為合意,拔置榜首。俟還鏡,復看所中之文,竟“大不快意”。從而揭示舊時科舉取士之無客觀標準,見仁見智,各有其尺,而“暗中若得朱衣點頭,雖主考素著文名,未有不紅紗罩眼也”,難怪蒲松齡二十歲后終是考不上舉人,在作品里要大罵考官瞎眼了。卷二《聞笛動情》,敘樂聲傳情,是音樂藝術的感染與共鳴的形象化。此卷的《蛛食蜈公》簡直可以看作為一則寓言,它告訴人們物無大小,柔能克剛。尤其是卷一的《讀書驅鬼》,借秀才與鬼對話,表達向命運挑戰的思想?!肮慌Υ┥3帲旎卧煌旎?”這在連篇累牘鼓吹宿命論的本書中確系佼佼者。它描寫的困境不輟,勤奮讀書,在今天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前明?;泵飨壬?,名世喬,為諸生時嗜山居,嘗篝燈夜讀。月明星稀,四顧無人,童子垂頭而睡,蟲聲唧唧,若有咄咄聲迭相應者。諦聽之,但聞兩鬼私相語曰:‘若人真多事,頃何時猶未睡耶!’視吟哦如故,鬼不禁唱聲云:‘越讀越不中,祝槐門其如命何!’祝即應云:‘越不中越要讀,命其如?;遍T何!’鬼竟逸去。夫作文有奪門之權,祝不畏鬼而自能制鬼。如唐時錢君聞‘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一聯,后作《湘靈鼓瑟》結句,竟中狀元;祝因鬼語所激,益自奮興,后成隆慶戊辰進士?!?/p>
此外, 本書還記有文物考古、巧工制作并軼聞傳說,透露出鴉片戰爭前后,帝國主義侵入中國的某些信息。“青囊妙技有神鍼,軼事流傳到杏林?!本矶摹秴强ど襻t》即敘葉天士將甫死的孕婦救活過來的事跡,作者因描述葉實地望診、施治與答辨,而使這篇筆記小說具有了一定的科學性,并未一味地予以神化與幻化,使人讀來饒有興味。
總之,作者綜其聞見,揮塵談助,為后世保存一些社會資料與民間故事。且文筆簡幽,如探別派,每篇末尾皆綴以七絕,提挈綱要,發揮精義,頰上添毫,自有勝處。作者固然捃摭既繁,標新立異,但因果宿命,充斥全書,凡善人善舉、惡人惡行輒囿以天道,即反映道光時期攫取貨幣風氣,表現時人發財心理的一些獲寶得銀的片段,也常歸于此?!暗饔嘘P名教語,見聞底事悉從真?!彼淖髌吩谛麚P封建道統方面倒并不突出,而諭揚因果報應、天道彰彰卻令人印象深刻。思想的淺薄必然削弱藝術的開拓。故而他雖學柳泉,僅得皮毛而失其精神,在那些重演《聊齋》的篇目里,并無一點新意。又以搜奇獵異,故作驚人之筆而使文澀辭艱,每每前言與后語不夠順接,跳躍而過,失去筆記小說簡練流暢的長處。
上一篇:《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簡介|鑒賞
下一篇:《陳御史巧勘金釵鈿》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