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卓地?zé)o錐
【出典】 《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漢書》卷二四上《食貨志上》:“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一一:香巖禪師答慧寂禪師偈“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無卓錐之地,今年錐也無。”宋·蘇轍《欒城集》卷一一《次韻洞山克文長老》詩:“無地容卓錐,年來轉(zhuǎn)覺貧。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塵。”
【釋義】 “無置錐之地”、“亡立錐之地”、“無卓錐之地”同義,即無地可以立錐。“卓地?zé)o錐”則為連錐子也沒有了,用以形容貧窮之極致。
【例句】 笑平生、卓地?zé)o錐,老來富足。(呂勝己《瑞鶴仙·渭川行樂詞》1757)這里“卓地?zé)o錐”是變化蘇轍詩句,形容自己過去十分貧窮,用以襯托老來買到五百畝田地之后的喜悅心情。
上一篇:典故《俎豆庚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坐中泣下誰最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