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四友志》簡介|鑒賞
清代中篇白話歷史小說,又名《孫龐演義七國志全傳》,三卷不分回。作者楊景淐, 字澹游,東泖人(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疑為華亭人)。生平不詳。約清高宗乾隆末前后在世。嘗嫌坊刻《孫龐斗智》之妄誕鄙俚,遂參酌《列國志傳》,揣摩其情理,增飾而成《鬼谷四友志》。書成于乾隆末年。存有嘉慶八年博雅堂刊本,文淵堂刊本。上海書局石印本題此書為《四大英雄奇傳》。
小說以東周列國間錯綜復雜的斗爭為背景,刻劃了在列國紛爭中起重要作用的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四個具有迥然不同性格的歷史人物。昭示出他們各自賢奸忠佞的心術和榮衰興敗的命運,并以之為訓,告誡后人。
主要內容為:河南嵩山之麓的鬼谷居一隱者,自號鬼谷子,才學淵深,兼通數學、兵學、游說、出世之學,慕名求學的弟子紛至沓來,孫、龐、蘇、張即其中著名的四位。孫、龐結為兄弟同學兵法,蘇、張義結金蘭共學游說。龐涓久慕富貴, 就學三年即辭師往魏國求取利祿。行前立誓于孫臏,指日同立功業, 共獲富貴。孫臏忠誠寬厚,鬼谷先生秘傳其祖孫武兵法十三篇,以此,才高龐涓一籌。龐涓得寵于魏,絕口不提昔日盟諾。因魏惠王聞臏博學特詔求賢,才不得不邀孫臏至魏,然終因忌恨而施陰謀,以刖足黥面之刑加害孫臏。孫臏歷盡磨難,逃至齊國,得信于齊威王。先以“顛倒八門陣”之法,圍魏救趙;十年后,又以入魏減灶之計,使龐涓死于馬陵道萬箭之下。蘇秦、張儀二人于孫臏下山時,亦為榮華所動。辭別鬼谷先生后,蘇秦以合縱抗秦游說六國,并約張儀事秦暗中相助。蘇秦計成顯赫一時。但終因六國心力不齊而計敗被刺身亡。張儀乘隙助秦,離間齊楚吞并六國,終以三寸不爛之舌,博得了富貴榮華。
語言簡潔,并以對比之法刻劃人物,是此書的成功之處。孫臏忠直寬厚,龐涓驕妒兇殘;蘇秦機鋒善辯,張儀足智狡獪。四個人物分成兩組,通過歷史事件的演進,比照言行,突出個性。如孫、龐教場賽藝;龐涓布陣孫臏一眼識破,而孫臏陣法龐涓卻茫然不曉,得孫臏暗示才勉強掩飾于惠王之前。一高一低,涇渭分明。
四人命運的不同,取決于各自所處環境、品格修養等的差異,而作者卻一概歸之于天命,反映其思想局限,影響了作品的認識價值。如龐涓出山時,鬼谷先生令其采山花占卜。龐涓棄而復取馬兒鈴花。鬼谷先生預言說: “此馬兒鈴花也,一開十二朵,為汝榮盛之年數。”“但你不合見欺。他日必以欺人之事,遂被人欺,不可不戒。我有八字,汝當牢記在心:遇羊而榮,遇馬而瘁。”后龐涓進見魏王,正值“庖人進蒸羊于惠王之前”,果然“遇羊而榮”。十二年后又恰恰死于馬陵道萬箭之下, “凡此類者,皆屬天也。”(卷三)
小說于史實較為注重,且每一大事敘完,均有澹游先生自評,褒貶不一。作者云: “施之于今,亦可醒心;度之于古,不謂無因。”可謂著作本書旨意之所在。
上一篇:《高力士外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鴛鴦針》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