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馮延巳
拋球樂·逐勝歸來雨未晴
逐勝歸來雨未晴,樓前風重草煙輕。谷鶯語軟花邊過,《水調》聲長醉里聽。款舉金觥勸,誰是當年最有情?
這是一首回憶舊歡的詞,全部用回憶鏡頭的技法,傳達出纏綿悱惻的感情。詞中沒有一句寫眼前的現實,也沒有一句寫內心的離恨,而燕去樓空,歌寂人杳的悲哀,卻在字里行間得到充分的表現。這大概就是工夫之所謂“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的道理。詞的開端,他巧妙地攝取了在自己的記憶中一個最值得回味的留戀的生活鏡頭,一下把人帶進那個春色撩人的雨絲風片里。逐勝歸來雨未晴,樓前風重草煙輕。”說明他們是冒著春雨到野外去探勝的。一個“逐”字,活脫脫地把他們尋芳的興致描繪了出來。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伴著他們出去,又送了他們歸來,但他們卻始終興致勃勃,游興甚濃,完全沒有狼狽之狀,疲敝之感。這里面有風光的逗引,更有眼前人的魅力。所以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富有詩意的,就連吹拂在樓前的風,籠罩在草上的霧,也覺得挺有意思的。一個極其平凡的生活細節,被詞人寫得如此有聲有色,給人美的享受。這一幕回憶的生活畫卷,是寫目之所見;下面是寫回憶中的耳之所聞,是對這個歡樂場景的進一步渲染。“谷鶯語軟花邊過,《水調》聲長醉里聽”,這一個偶句,富有生活氣息,提高了詞的藝術感染力。“谷鶯”,是從幽谷里飛出來的黃鶯。語出《詩·小雅·伐木》的“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自唐以來,人們都認為“出自幽谷”的鳥是黃鶯。這里用“語軟”來形容鶯聲,不但點明了早春天氣;而且烘托了主人公的青春活力。《水調》,相傳是隋煬帝開通汴渠后所作的一支歌曲,它的聲調怨切悠揚,常常被詩人用來寫閑愁艷情。唐杜牧的“誰家歌《水調》,明月滿揚州”(《揚州三首》之一),宋張先的“《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天仙子》),詞人也還有“不語含情,《水調》何人吹笛聲”(《采桑子》),說明它在唐宋的歌筵舞席上是非常流行的曲子。用“聲長”來形容《水調》,說明它是容易勾起人們的愁緒的。鶯和人互相烘托,互相映襯,把人的美和歌的美突出地表現了出來。結尾的“款舉金觥勸,誰是當年最有情?”象是沒有答案,而答案已在言外;象是疑問代詞,而“誰”卻原來是“我”。這樣的句中含吐,字外盤旋,言麗而意深,韻響而味永,體現了馮延巳俊秀深婉的風格。劉照載說他的詞“晏同叔(殊)得其俊,歐陽修得其深”(《藝概·詞曲概》),馮煦說他的詞“上翼二主(李璟、李煜),下啟歐、晏”(《唐五代詞選序》),王國維更說他的詞“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人間詞話》)。劉所說的“俊”和“深”,就是俊秀和深婉,而這也正是南唐二主和北宋一代的詞風。上述三人的評論,都可以在這首詞中得到驗證。
上一篇:敦煌曲子詞《拋球樂·珠淚紛紛濕綺羅》原文賞析
下一篇:(五代)韋莊《女冠子·四月十七》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