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
【釋義】
在柴草上睡覺,吃飯的時候都要嘗一嘗苦膽。指一個人發憤圖強、刻苦自勉。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p>
【典故】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帶兵攻打越國,大敗,闔閭被越軍射傷。臨死前,闔閭囑咐兒子夫差:“一定不要忘了報仇。”
吳王夫差日夜練兵,想有朝一日可以報得此仇。越國勾踐得知后,決定先發制人,帶兵攻打吳國。范蠡(lǐ)勸諫說:“大王萬不可盲目行事,發起戰爭違反了道義,武力爭斗也是處理朝政的下策。違反道義、使用下策,是得不到好結果的。”勾踐說:“我意已決,你不要再說了?!庇谑菐Пゴ騾菄?。吳國舉全國之力抵抗越國,最后越國大敗,勾踐帶著剩余的五千士兵被困會稽。
越王勾踐對范蠡說:“因為不聽您的勸阻才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不知道該怎么辦?”范蠡提議:“我們派遣使者去吳國道歉,送上厚禮,請求講和。如果他們能夠答應我們的請求,或許還有轉機。”
于是,越王派遣大夫文種前去吳國求和,吳王夫差想要答應,但吳國大夫伍子胥強烈反對:在他看來,吳國應該趁機滅掉越國,以絕后患。
求和失敗,勾踐準備以死相搏。大夫文種說:“吳國的太宰是個貪財好色之人,我們可以用重金誘惑,讓他在吳王面前幫我們說好話?!碧捉邮芰嗽絿亩Y物,開始為越國說情。夫差聽了太宰的建議,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主張,越王勾踐被扣留在吳國,聽從吳王差遣。
為了羞辱勾踐,夫差讓他和奴才一起做工。勾踐內心雖然不服,但表面上還是裝出一副很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的時候,勾踐在前面給他牽馬;吳王生病的時候,勾踐在床前盡心照顧。吳王見他如此周全地侍奉自己,很是感動,便放他回國了。
勾踐回國后,立志要發憤圖強,準備報仇。他擔心自己會貪圖享樂而消磨了志氣,便在吃飯的地方掛一個苦膽,每當吃飯時,他都會先嘗一嘗苦膽,自問:你忘記在會稽所受的恥辱了嗎?他還撤去席子,睡在稻草上,枕著兵器。此外,他讓文種管理政事,讓范蠡管理軍事,自己和農夫在田里干活,妻子也開始織布。勾踐的言行打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和整頓,越國變得兵精糧足,國力強盛。
公元前484年,夫差想要攻打齊國。伍子胥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嘗膽,和百姓們同甘共苦,看來是想要找吳國報仇的。如果不將他除掉,恐怕是個禍患啊。還請大王先去滅掉越國?!狈虿畈宦?,執意攻打齊國,勝利而歸。朝中大臣都恭賀夫差,只有伍子胥說:“打敗齊國,只占了一點小便宜。越國攻打吳國,才是大禍患?!狈虿铋_始討厭伍子胥。后來在伯嚭的誣陷下,夫差讓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劍,讓他自刎了斷。伍子胥臨死前說:“把我的眼睛挖下來掛在城門上,我要看著勾踐滅掉吳國?!?/p>
公元前475年,勾踐帶兵攻打吳國,吳國節節退敗。夫差說:“我沒臉見伍子胥了。”說完,便用衣服擋住自己的臉,拔劍自殺了。吳國就此滅亡。
上一篇:博而不精典故故事|博而不精釋義
下一篇:危在旦夕典故故事|危在旦夕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