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彬
經(jīng)常在一切終結(jié)
只有音樂黃昏般浮動時
我注意到
他的肖像掛在墻上
高山、野狐掠眼而過
巴勃羅·聶魯達
開始注視
這間房子
它布滿塵埃和格言
而我坐在那里
翻閱書報
和朋友聊天
一百次,太陽光臨
而我總是錯過時辰
而巴勃羅
則總象一個陰影
壓著胖胖的下巴
搜索這間房子里
年輕的主人
當(dāng)我困睡、又無法夢見
帆板和夏天
他為我寫下詩歌
并悄悄地
擺到我骯臟的桌上
西川
讀完《聶魯達肖像》,發(fā)現(xiàn)對聶魯達的印象依然是模糊不清的。作者并沒有給我們提供多少聶魯達的信息,倒是我們可以借了聶魯達的目光,觀察到作者為自己勾勒的一幅生動的畫像。這一藝術(shù)效果的獲得在于詩的視點的轉(zhuǎn)換,也正由于這視點的變化,才表現(xiàn)出作者構(gòu)思的新穎獨到,使詩免入窠臼。
聶魯達是拉美著名詩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作者大概是聶魯達的崇敬者,所以房間里懸掛著他的肖像,作者又是一個忙碌的人,所以“經(jīng)常在一切終結(jié)/只有音樂黃昏般浮動時”他才有暇來凝視聶魯達的肖像,并由此生發(fā)出種種浮想,那“高山、野狐”或許就是聶魯達在作者心中喚起的形象。總之,聶魯達肖像給作者忙碌而乏味的生活注入了生機。至此,詩所表現(xiàn)的仍然是以主體為中心的對客體的觀照。但接下去詩的敘述視點發(fā)生了轉(zhuǎn)折,其標志就是由原先作者注視聶魯達肖像轉(zhuǎn)換成聶魯達來注視作者。聶魯達肖像變成了聶魯達本人,并且成了作者生活的見證人,這樣一個戲劇場景的出現(xiàn),使本來平淡的陳述出現(xiàn)了小小的波瀾,從而加劇了詩的意趣。“這間房子/它布滿了塵埃和格言/而我在那里/翻閱書報/和朋友聊天/”,這是作者生活的自我寫照,但如果用自我陳述的方法來表現(xiàn),不過是記了一筆流水帳而已,詩趣全無,而作者巧妙地將視點落到聶魯達那里,由聶魯達來觀照“我”生活的一切,詩就顯得生動別致了。
作者有意要表現(xiàn)自己單調(diào)乏味的生活和懶散的心態(tài),他選取聶魯達肖像至少有兩層用意;一方面,聶魯達作為“我”生活的觀察者,可以使詩的視點轉(zhuǎn)移,這表現(xiàn)了詩的技巧。另一方面,聶魯達又超出了一般觀察者,他是作者所崇敬的詩人,他使“我”乏味單調(diào)的生活有了生氣,他在“我”倦于寫詩時給了詩的靈感。因此,此詩也可看作是作者和聶魯達的無聲對話,這樣,詩的蘊涵就更豐富了。
上一篇:(英國)威廉姆·布萊克·老虎
下一篇:彭幫楨·聯(lián)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