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宏恢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讀完這首詩,我們仿佛墜入了五里霧中。作者究竟要告訴我們些什么?從詩題看,用的是本詩第一句話,幾等于“無題”。
還是具體分析詩句吧:“花非花,霧非霧”,所喻的事物一定有花和霧的特點,而又絕非是花和霧。她(它)似花一樣美麗、鮮艷,又如霧一樣輕盈、朦朧、不可捉摸。這就是開頭兩句要告訴我們的內容。
“夜半來,天明去”當是這一事物的另一個特點。她(它)應該是短暫易逝、難以持長久的。在這個世界上,她(它)匆匆來去。如此美麗、鮮艷、輕盈、不可捉摸的美好事物卻轉瞬即逝,不能久駐,是多么令人悲嘆、惋惜!
接下去“來如春夢幾多時”是承上“夜半來”而言的。不言而喻,春夢是美好的,又是短暫的。這半夜而來的美好的春夢能有幾多時?醒來后,這一切的美好都沒有了,留給自己的只是甜甜的回味;“去似朝云無覓處”是承上“天明去”而言的。誰都知道,朝霞是絢麗的,萬道霞光隨著紅日冉冉升起,帶給人間光明和希望。可是,當紅日中天之時,這斑駁燦爛的顏色又再到哪里去尋覓呢?“無覓處”,這一肯定的判斷,不同樣帶著一種令人悲嘆惋惜的情調嗎?
到這里詩已經寫完。一系列的比喻所要表達的感情就是作者對某一美好事物轉瞬即逝所抒發的悲嘆惋惜之情。
他惋惜的可以是一個美好的女子,她象鮮花一樣美麗、輕盈、不可捉摸,她引起了詩人的無限愛戀;可是她很快“云銷霧散”了,也許她由于某種原因離作者而去,也許她生命短暫而夭折了,就象作者所熟悉的真娘和簡簡那樣。作者這首詩,就是為她而寫的!
也可以是自己的錦繡前程。正當自己志滿意得的時候,卻受到了摧殘和打擊,一切的一切,都如“南柯一夢”,結果只能在回味中討生活。悲哀、惋惜,對往日生活的留戀,時時在撞擊著他的心靈。白居易的一生中,不正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也還可能是……
整首詩充滿著隱約、含蓄的美。那美麗的比喻,輕盈的節奏,留給我們無限想象的余地,使我們體會和同情作者的心境,沉醉于作者所創造的藝術境界之中。可以說詩的本事,并不是很重要的,何必去苦苦追究呢?
上一篇:(美國)麥克利許·航海者
下一篇:穆木天·蒼白的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