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詹虎
哦旅行者,要學會行走
任地球翻滾,那一伏一起
在這些樹和那些星之間搖蕩:
把太陽光搖上墻壁。
要學會在這些狹窄的床上
好好安睡,別管大海,別管
狂奔的行星發出的喧鬧:
要學會貼著這大地安睡。
(趙毅衡譯)
(美國)麥克利許
麥克利許是獲得過多種詩獎的美國現代詩人,也是美國的高級官員,曾任羅斯福政府的聯邦調查統計局長,副國務卿,并創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第一屆主席,晚年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麥克利許1923年離開美國去巴黎,開始寫詩。早期的詩作深受艾略特和龐德的影響。30年代詩風有所改變,比較注意社會內容。1940年,麥克利許撰文指責以艾略特和龐德為首的現代詩人在法西斯威脅面前放棄詩歌的道義責任,引起一場論戰。龐德戰后以叛國罪受審,關禁在華盛頓的聯邦瘋人醫院,直到1958年,通過麥克利許等人的斡旋才被釋放。
1933年,為了抗議將繪有列寧形象的壁畫從洛克菲勒財團的大樓抹去,麥克利許寫了組詩《洛克菲勒城的壁畫》,《航海者》是其中一首。讀者可以看到它尚具有意象派詩的某些特征。意象派既反對浪漫主義直抒胸臆,表達主觀,又不同于卬象主義,只停留在事物表面,不加理智的思索。意象是主觀與客觀,情與景的自然交融,表現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和諧統一。在《航海者》中,“翻滾的地球”和“狂奔的行星”是麥克利許特有的心造之象,是理智與感情的復合體,寥寥幾筆,將喧嘩騷動的瞬間閃現在讀者面前,與后期印象派畫家凡高用火焰般跳動的筆觸刻畫天地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象一位飽經風霜的老水手,告誡旅行者,“要學會行走”,“要學會貼著這大地安睡”。在人生的航程中,任憑波翻浪涌,保持內心寧靜。抽象的人生哲理與具象的航海體驗形成了意象的重疊交溶。
上一篇:辛笛·航
下一篇:白居易·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