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是什么·梅紹靜》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日子是散落著泥土的小蒜和野蔥兒
是一根蘸著水搓好的麻繩
日子是四千個沉寂的黑夜
是驢馱上木桶中撞擊的水聲
日子是雨天吱吱響著的楊木門軸
忽明忽暗地轉動我疲憊的夢境
日子是一個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兒
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麥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傘似的樹蔭
正從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
日子是儲存著清甜思緒的水罐兒
正倒出汗水和淚水來哽塞我的喉嚨
詩人從北京來到陜北高原插隊落戶,她和扎著羊肚毛巾、赤著雙腳的陜北漢子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和把夢裹在棉花兒卷里紡線織布的陜北女子同住一個窯洞;她像窯洞里的一架紡車,“黑夜里紡出這窯窗上的金黃”(《信天游》),像山風吹拂的玉米葉子,“灌滿碧綠的血汗汁漿”(《山風才為玉米葉子歌唱》)。梅紹靜的身影以至心靈,全部溶入足下的這一片黃土地里了。她的陜北鄉土詩是從她的這一條生命之河里淘出來的金沙。
面對自身的這一段飽經人生憂患和坎坷的插隊生活,當詩人設以詩題《日子是什么》捫心自問時,傾注于筆端流瀉出來的竟是這樣深沉凝重的詩句。看似抽象的“日子”被詩人極為具象地表現出來了。那震動大地的安塞腰鼓,那跳蕩在陽光和陰雨里的金黃的鎖吶聲聲,那山塬上牛的長長尾音,那蒼涼且悠遠的陜北信天游民歌,這些回蕩在黃土高原的亙古如斯的時空里的聲音,它們僅僅是作為無聲的音響效果,被詩人埋在“日子”的深處了。在詩里,真正直接聽得到的響聲是“驢馱上木桶中撞擊的水聲”,“雨天吱吱響著的楊木門軸”。詩人不曾去描寫陜北的古樸風俗或愛情與傳統倫理觀的沖突,更不曾去對陜北人的生活進行社會層次的考察,她主要是從食、住和勞動等方面去揭示陜北農民的生活狀態。詩不可能像小說那樣鋪陳敘事,它必須以一當十,使讀者摘一葉而知秋。所以,詩人寫陜北農民的勞動生活,詩僅僅是這么一行:“日子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麥人的剪影”;寫陜北農民的食,詩也只不過用了兩行:“日子是散落著泥土的小蒜和野蔥兒”、“日子是一個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兒”。當然這些詩行并不僅僅含有這樣一些含義,它們和整首詩有機地連在一起,至少傳達出陜北農民在陳舊、落后而又艱難的生活和生產的重軛下的悲愴感。
“忽明忽暗地轉動我疲憊的夢境”中的“疲憊”和日子“正從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中的“酸痛”等詞匯,凸現了詩人沉重的悲涼、憂郁和苦澀,發人深省的是,陜北高原作為黃河流域的一部分,它曾是哺育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搖籃,負荷著悠悠歲月的塵埃,它步履艱難,踉踉蹌蹌,詩人將它的幾千年的生活史縮寫成這么一個“日子”,描繪出它的閉塞、沉滯和凝固,從一個側面勾勒了我們古老民族的心態。
這首詩已脫去了信天游的外體,僅僅保留了雙行節,既講究押韻,又注重句式的參差。全詩從頭至尾的排比句式的運用,更為詩人沉郁的抒情增加了力度。
上一篇:《無題曲·汪靜之》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時代·艾青》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