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簡介|介紹|概況
文言短篇小說。選自《聊齋志異》。清蒲松齡作。清何守奇說:“菊堪偕隱,計亦誠良。但必以列花成肆,甲第連云者為俗,則幾于固矣。陶弟托命寒香,寄情麴蘗,鼓澤二致,兼而有之。乃至順化委形,猶存酒氣,是菊是人,幾不可辨,名曰‘醉陶’,風斯遠矣。”(《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清但明倫說:“河朔佳種,來自金陵,而花實過之,地氣宜也。至枯根復活,蓓蕾俱佳,此豈可以言傳哉?自食其力,是自餐其英;采之東籬,只供騷人清賞,即取其直,亦當與白衣送酒同觀。鄙之、辱之,至等諸五斗折腰,亦已甚矣。易此荒畦,俱成廈屋,聊為彭澤解嘲,使知隱逸者非貧賤骨耳。陳仲子顧以為不義而弗食,弗居乎?玉山傾頹,以醉而死,實以醉而生,嗅之而有酒香,此為黃花真品。倘非種秫仙人,不可以村醪妄澆之也。”(同上)今人劉烈茂等《新評聊齋志異二百篇》說:“篇中的菊精,實際上是花農花販的化身。作者贊揚他們種菊的豐富經驗和自食其力,‘不茍富’也‘不務求貧’的良好品德。同時又通過馬生的形象,批判封建文人自鳴清高的虛偽性。”今人孫一珍《聊齋志異研究》說:“陶黃英是按照作者的美學理想塑造出來的最富于魅力的婦女形象之一。她是個絕世美人,‘雅善談’,‘巧紉績’,酷愛菊花,既能辛勞栽培又善于經營管理。高雅的情操和務實的態度的統一正是黃英性格的核心”;“黃英與馬生之間的性格沖突,來源于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黃英自食其力,憑借勤勞藝菊和經營有方,使家室越來越富裕,馬生反認為黃英牽累了自己三十年的 ‘清德’,……一個人固然不可貪婪,茍求不正當的財富,也不必自鳴清高,一味求貧。倘若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正當經營,使日子過得寬余些,這是無可厚非的。……清濁之分,不能單純以貧富劃界。清廉不等于貧窮,生活有盈余也不就是污濁。從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著眼,蒲松齡的上述見解,應當得到充分的肯定。我國自明中葉以后,工商業有所發展,尤其是亦農亦商,或者手工業兼商業的經營方式蓬勃興起,到清朝初年仍在繼續發展。……作者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反映了社會結構的逐漸變化,并且熱情地肯定了女子經營實業的才能。”此篇通過對黃英姊弟的描繪,塑造了現實生活中花農花販的形象。在封建社會里,花農花販是被賤視的,而作者則賦予他們以高潔的品質,熱情贊頌他們“自食其力不為貪,販花為業不為俗”的生活態度;相反,對馬生的扭捏作態和自命清高的言行,則作了含蓄而有力的諷刺。采用對比手法,并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和揭示人物的獨特心理,以塑造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讀過此篇,馬生自命清高而又心地狹偏、俗氣十足的形象和黃英謙恭、寬厚、務實的非凡氣度,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緊扣人物身份,巧妙地將“菊精”非人的特征同一定的人物性格融為一體,“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如寫黃英姊弟的形象既有菊花的習性,又有花農的特點;特別是陶生醉后化菊一段,想象奇特,情趣橫生,精彩動人。
上一篇:《鯀禹治水》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黛玉葬花》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