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此書又名《十一才子書鬼話連篇錄》,清張南莊所作長篇方言小說,共10回。原題“過路人編定”、“纏夾二先生評”。“太平客人序”。作者運用影射、比喻手法,借題發揮,以鬼域世界中的愛情故事諷刺針砭現實社會。對當時社會的人情澆薄、世態炎涼、官場黑暗深惡痛絕,書中嘻笑怒罵,極盡嘲笑揶揄之能事,涉筆成趣,風格穎異。小說幾乎全由方言俚話構成,與一般方言小說多采擇一個地域的語言不同,《何典》使用的是吳語區各地的方言俚語,因此方言不純,有蘇白、有滬諺,有的近似松江,有的近似常熟。劉半農在1926年重印《何典》為之作序時說:“綜觀全書,無一句不是荒荒唐唐亂說鬼,卻又無一句不是痛痛切切說人情世故”。魯迅先生評此書:“談鬼的正像人間,用新典一如古典”。指出:“成語和死古典不同,多是現世相的神髓,隨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又即從成語中,另外抽出思緒:既然從世相的種子出,開的也一定是世間的花”。
書名《何典》,光緒五年(1879)印的《申報館書目續集》上的《何典》題要中說:“語曰:‘出于何典’?而今而后,有人以俗語為文者,曰‘出于《何典》’而已矣。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潘慎校注本,對《何典》一書中的方言俚語作了較為詳細的注釋,可彌補閱讀此書語言上不便的缺陷。
上一篇:《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佛羅倫薩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