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居官廉慎,謝榛嘗以私事來干,冀其枉法,祈請再三,李終不聽。謝瞋目奮袂起,以拳擊之。于鱗走入,得免。謝怒猶未平,鞅鞅而去。便欲離間五子,王吳咸不直謝,以榛語來告,于鱗始遺榛書,與絕。 ○明·鄭仲夔《清言》卷一○
謝榛,字茂秦,山東臨清人,右目眇。客游京師,攀龍攜入社。及攀龍出為順德守,榛過之,有所過望,不遂,還京師,大謗順德守無狀。攀龍遂作《絕眇榛文》示諸子。元美謾罵曰:“老眇奴辱我五子,遇虬髯生,當更剜去左目。”其后都人益惡榛,榛日益寥落。 ○清·查繼佐《罪惟錄·列傳》卷一八
[述要] 謝榛(字茂秦),山東臨清人。客游北京時,為李攀龍(字于鱗,山東歷城人)所器重,李介紹他入詩社。李出任順德知府后,謝因私事來順德找他,但李不愿為私情而違反法紀,盡管謝再三懇求,也沒答應。謝一時火起,竟拔拳相擊,李忙避入內室才沒打到。謝回北京后,到處講李的壞話,挑撥他與其他五子的關系。但王世貞(字元美)、吳國倫等人都認為謝不對,并把此事告訴了李。李寫信給謝表示絕交,并作了《絕眇榛文》寄給其他五子。由于謝右眼早瞎,于是王罵道:“老瞎子想侮辱我們五子,如果虬髯客再生,應當把他的左眼也挖去。”從此,北京的士人都討厭謝,謝愈來愈無人理睬了。
[按語] 謝、李交惡之由,眾說紛紜。明王兆云《皇明詞林人物考》卷九謂系謝嫌李所贈金少,遂攻李造成;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謂起于謝與李論文不合;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三則謂因吳國倫入社,謝喻為糞土,得罪眾人所致;《明史·謝榛傳》則謂李名盛后,謝與論生平,頗相指責而然。
[事主檔案] 李攀龍(1514—1570) 明文學家。字于鱗,號滄溟。山東歷城(今屬濟南)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與王世貞同為“后七子”首領。認為文自西漢、詩自盛唐以下,都無足觀。倡導摹擬、復古。有《滄溟集》。
謝榛(1495—1575) 明文學家。字茂秦,號四溟山人。山東臨清人。“后七子”之一。初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倡導為詩摹擬盛唐,主張“選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后為攀龍等排斥。客游諸藩王間。其詩以律、絕見長。有《四溟集》、《四溟詩話》。
上一篇:《遂息和戎之論 李純 戎昱》
下一篇:《遭際第一 沈德潛 弘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