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松少有才名,博學有文章,著《后漢書》百篇。衿情秀遠,善音樂。舊歌有《行路難》曲,辭頗疏質(zhì),山松好之,乃文其辭句,婉其節(jié)制,每因酣醉縱歌之,聽者莫不流涕。初,羊曇善唱樂,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絕”。時張湛好于齋前種松柏,而山松每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人謂“湛屋下陳尸,山松道上行殯”。 ○《晉書·袁瓌傳》 事亦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及注引《續(xù)晉陽秋》。
[述要] 袁山松從小就有才名,博學善作文,著作有《后漢書》百篇。又精于音樂。漢樂府有《行路難》曲子,歌詞粗疏平直。袁喜歡此曲,于是對歌詞加以潤色,把節(jié)奏改得婉轉(zhuǎn),每逢痛飲沉醉后就放聲歌唱,聽到的人無不為之感動流淚。當時,羊曇善于唱曲,桓伊善唱挽歌,后來加上袁的《行路難》,當時人稱之為“三絕”。同時代的張湛喜歡在房舍前種松柏,而袁每次出游,喜歡叫手下人唱挽歌。于是人們說“張湛屋下陳尸,山松道上行殯”。
[事主檔案] 袁山松(?—401) 一作袁崧。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喬孫。祖喬曾隨桓溫伐蜀,封湘西伯,他嗣爵,任吳國內(nèi)史。隆安五年(401),孫恩攻陷滬瀆壘(在今上海青浦東北),被殺。善音樂,曾改作舊歌《行路難》。著有《后漢書》百篇,今佚,有輯本。
張湛 東晉學者。字處度。高平(郡治在山東巨野南)人。仕至中書侍郎、光祿勛。作《列子注》。認為萬有以無為本。承認世界的生成變化是“形氣轉(zhuǎn)續(xù),代謝無間”的過程。但又由“生死氣化”而主張“肆情縱欲”、及時行樂的人生觀。著作另有《養(yǎng)生要集》、《延年秘錄》,均佚。
上一篇:《陽臺不歸云 趙嘏》
下一篇:《隔墻空望 劉體仁 計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