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
釋義
原指后主劉禪安于享樂不思復國,現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后主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故事
劉備死后,諸葛亮一路扶助懦弱無能的后主劉禪,待他死后,西蜀陷入一片混亂,不久便被日漸強大起來的魏國圍攻。劉禪步步退讓,最后投降了魏國,被封了個有名無實的“安樂公”。魏王見劉禪軟弱無能,故意想讓他出丑。
某日,魏王舉行宴會,在劉禪及投降的蜀臣面前故意安排了一場蜀地歌舞。蜀臣們看到自己熟悉的舞蹈,想起被滅亡的蜀國,心中非常難過。魏王仔細地觀察劉禪的表情,以為他也會悲傷,結果卻見劉禪不僅不悲傷,而且還很樂于享受眼前的歌舞。魏王忍不住問劉禪:“想念蜀國嗎?”劉禪說:“不想,這里多么安逸快樂啊。”眾蜀臣聽了當場淚落,徹底斷絕了復國的念頭。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一詞。
用典
那時候,常有中國同志在蘇聯找愛人,蘇方對此還十分支持。有的同志在那里結了婚,果然樂不思蜀,安心呆下了。
——伍修權《我的歷程》
上一篇:成語《舉案齊眉》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買櫝還珠》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