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學的文獻·隋唐五代文學的典籍·詞集·唐五代詞全編的編纂
受《全唐詩》和《全唐文》的影響,許多學者致力于唐五代詞全編的編纂。但唐五代是詞的形成時期,存世作品具有明顯的過渡色彩,并因此形成學者編錄時的困難和分歧。
最早成編的是林大椿《唐五代詞》(商務印書館1933、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收錄唐五代詞1147首,作者81人,雖選擇尚不甚精當,但搜羅已頗具規模。王仲聞也編有《唐五代詞》,書稿亡失于“文革”中,從保存下來的前言看,文獻搜求和取舍都十分講究。
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商務印書館1956)3卷,上卷稱長短句,中卷錄《云謠集》,下卷為樂府,共161首。用后世定型詞作的尺度收錄,取舍較嚴。
任中敏先作《敦煌曲校錄》(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5),兼取俗曲,收作品五百多首。復經二十余年研究增訂,成《敦煌歌辭總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卷,據其對唐曲的研究觀念,將聯章體佛曲全部收入,所收敦煌歌辭達一千三百多篇,頗具規模。任氏學識淵通,時具特見,但錄文不盡據原卷,且有任意改寫處。
饒宗頤《敦煌曲》(法國巴黎國家科學研究中心1971),分為四節,前三節是新增曲子、佛曲、歌詞的校錄,第四節為聯章佛曲集目,并附有寫本的精美圖錄。后又成《敦煌曲訂補》,刊《史語所集刊》51本1分冊。
張璋、黃畬《全唐五代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收詞達二千五百多篇,頗為豐富,且于各詞后兼采詞評,也有特色。此書的缺憾,一是于詩詞之分沒有嚴格的取舍標準,只要有一種書作詞收入者,即視為詞入編;二是各詞所注出處,不分主次先后,許多出處太晚,敦煌詞幾乎全據王、任、饒三家書轉引;三是不甚注意作品真偽的辨別,于后人改唐詩或樂府為詞者,不作辨析,偽作亦收入很多,仙鬼詞中不少是宋、元明人所作。這些問題,顯然影響了全書的學術質量。
曾昭岷等編《全唐五代詞》(中華書局1999),據唐時詞樂實際,分為正、副兩編,正編收錄曲子詞,以唐宋詞集收錄和唐宋典籍有明確指認者為限;副編收錄屬詩屬詞尚有爭議的作品,并明確了幾條標準,這就確保了全書的編纂質量。同時,又很注意盡量利用第一手的文獻,講究用書版本,以求錄文可信,對有爭議、互見的作品作了認真考訂。盡管細節方面還有些可議之處(如仍沿襲了一些明清詞籍的誤說、有同題之作因出典不同而分收正、副編,小傳也或有可補處),本書在處理極難措置的問題上均較前此諸書更為精密審慎,達到了很高的學術水平。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文學·魏晉南北朝詩文研究文獻·梁陳文學研究文獻·吳均、劉孝標
下一篇:先秦兩漢文學·先秦兩漢文學思想·先秦文學思想·墨家和法家文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