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疑雨集注》新詩鑒賞
詩別集,四卷,明王彥泓撰,清丁國鈞注。彥弘(1590?~1642)字次回,江蘇金壇縣人。窮年力學,屢試不第,遂縱情聲色,曾以歲貢為華亭訓導。國鈞字秉衡,江蘇常熟人,仕履不詳,生活于清末民初,與著名的學者李詳交好。
王詩多為艷體,描寫男女情愛、思慕,女性身邊瑣事和當時所謂風流才子徵歌買笑情景。其中格調高者則細致刻畫了處于愛情之中少男少女之心態(tài):“別淚清減轉多姿,花影長廊瞥見時。雙鬢淡煙雙袖淚,偎人剛道莫相思。”(《瞥見》)寫情人相思之苦和偶一相見所引起的激情;下焉者則流于低級趣味,表現了作者徵逐酒色的腐朽生活:“雙睛點漆面凝酥,笑靨愁蛾一世無。愿作君家掃除隸,一生長拜美人圖。”(《問答詞》)“自笑猖狂浪得名,吟箋猶未破新正。新歡到手身難暇,尤物當前命易輕。”(《試筆》)這些寫兩性關系的作品都不是建立在對等的基礎上的,這種男性中心都是把女性作為用品來對待的。
王氏正處于明末政治、社會極昏亂時期,他卻認為“莫負閑身遇太平”(《再詠元宵》)。他認為自己生逢太平,就要及時行樂。因此彥泓詩中狎妓作品占了絕大部分,如《夢游》十二首、《續(xù)游》十二首、《即席口占絕句》十二首、《勸駕詞》十二首、《無題》八首等都是這類代表作品。它們細膩地描寫歡情,用語儇薄,格調低下,如“斜背燈光笑眼拋,銅爐酒響蕩明膠”;“杯行醉按紅酥手,滅燭狂探軟玉鉤”;“偶因背癢閑相就,愿乞神仙手一搔。”(均見《續(xù)游》)唐代的李商隱、韓偓都有狎妓之作,但都沒有王氏寫得如此之多,如此露骨。這些直接影響了清代以及民初自命風流的文士,成為“嫖客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學者認為王氏“實有屈子之哀,江淹之恨;步兵之失路無聊與少陵無家、垂老之憂傷憔悴,而特托之于兒女丁寧,閨門婉孌以寫胸中之幽怨,不得概以紅粉青樓、裁云鏤月之句目之也”(清侯文燦《疑雨集》序)。把這種意見印之于王彥泓詩,十足令人發(fā)笑。王氏有《買妾詞》十首,詳細描寫了當時買妾的情景,類似張岱《陶庵夢憶》中寫“揚州瘦馬”。如:“才聞畫舫駐河邊,即有官媒候驛前。便上筍輿微服去,廿年分裹小紅箋。”這首詩寫買主初到。“冰人多女復多男,簇后趨前附耳談。李艷張嬌隨意看,新街東北舊城南。”此首寫人市之“繁榮”,然后寫入室細看,被賣者也偷看買主,以及被賣者亮身段、眉眼、頭腳,自報年齡、才藝,看中則留金釵插鬢。作者津津樂道,用筆十分輕妙,字里行間還帶有贊賞語氣,現代讀者可從作者所提供的風俗畫中看到當年婦女的辛酸。
丁注此集以箋注典事出處為主,很少涉及詩意。
王集按年代先后排列,起自乙卯年(萬歷四十三年1615),終于壬午年(崇禎十五年1642)。其間壬申(1632)、丁丑(1637)、戊寅(1638)、己卯(1639)四年無詩。王集最初只有抄本流傳,但流布很廣,所謂“江左少年傳寫,家藏一帙”。
最早刊本為清康熙間侯文燦亦園刻本。丁氏以王彥泓故交于弢仲手錄本為底本,校以侯氏等刻本,用功力極深,故此注本亦較完善。有掃葉山房民國初年石印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清名家詞》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蕭爽齋樂府》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