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沉沉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注釋】
葉下:葉落。沉沉:形容流水渺遠不盡的樣子。酸風射眸子:冷風刺眼。李賀詩:“東關酸風射眸子。”寒窗底:寒窗里。蕭娘:女子的泛稱。楊巨源《崔娘》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鑒賞】
此詞通過對秋景的描寫抒發思家懷人之情思。上闋寫佇立凝望。前兩句寫秋景。“葉下”即“葉落”,暗示了季節是秋天;“斜陽”點明已近黃昏,也渲染了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悲涼基調:“卷輕浪、沉沉千里”寫蒼茫壯闊的江面,暗示了人面對這種渺茫的江水時,只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孤獨。實是寫人眼中之景,暗示了人的存在。用“葉下”、“斜陽”、“沉沉”等詞渲染了一種蕭條凄清的氛圍“橋上酸風射眸子”點出了人站在小橋上。“酸”字一是指風冷,另一層則指人佇望久了,寒風吹來,兩眼會發酸。“射”字形象寫出寒風之刺骨,令人難以忍受。在這樣難耐的環境中,此人卻“立多時”而不離去,為什么呢?顯然黃昏燈火市的普通夜景是不值得他久立佇望的,懸念頓起。
下闋由屋外轉寫屋內。“古屋”兩句寫主人公回到屋里,還在發呆,站在寒窗下,怔怔的聽著井邊梧桐葉飛墜落下的聲音。在古典詩詞中,梧桐意象是凄清、孤寂等晦暗悲涼情境的象征。如溫庭筠《更漏子》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里寫主人公佇立聽桐葉飛墜,實際上暗示了他那種愁緒滿懷無可排遣,寂寞冷清的孤獨心境。在如此寒冷難捱的秋夜,卻“不戀單衾再三起”,難以入眠,不知為何?下闋到此句,都是寫景,層層鋪墊(渲染了氛圍),懸念迭起,讓人疑慮重重。周濟贊此為“此亦是層層加倍寫法”(《宋四家詞選》)。到結尾兩句“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才道出原委,使人豁然開朗,原來卻是因為戀人寄來一封令人肝腸寸斷的信啊。不直寫“斷腸”,化為“蕭娘”意,離愁更濃。結句點明主旨,卻又點到為止,余味深長。
善于制造懸念是此詞一大特點。此外,作者善于在時間的推移中通過寫景來反映主人公的行蹤,懸念疊起,層層鋪墊,直到結句,才道破底蘊。
上一篇:周邦彥《夜飛鵲·河橋送人處》宋詞賞析
下一篇:李重元《憶王孫·春詞》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