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載酒園詩話
詩話著作。清賀裳撰。賀裳字黃公,號九曲阿隱者,丹陽(今屬江蘇)人。康熙諸生。著有《史折》、《紅牙詞》等。《載酒園詩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總論,第二部分依初盛中晚的次序評論唐代詩人共一百三十馀位,第三部分按年代先后評論宋代詩人,也有百馀位之多。他論詩多囿于傳統,標舉“溫柔敦厚”,強調“有諷喻”和“得性情之正”。他反對明人興起的厚盛唐和薄宋詩的風氣,故論唐詩特地“略于初盛而詳于中晚”,詳析宋詩也是出于這一動機。但上述基本立場卻使他極為嚴峻地批判了晚唐詩的“綺麗無骨”,又以唐詩的特征為標準去評判宋詩得失,每以“標新擷秀”、“清婉動人”一類的評語稱道某些宋詩人。如以“清越”、“多秀句”稱許張耒,以“清致”稱許呂本中,以“俊氣”稱許陳與義,以“清氣”、“秀骨”稱許釋惠洪,以“神骨俱清”稱許趙師秀的《示友》詩,等等。另一方面,他又用這一標準評判梅、歐、蘇、黃這些開創或代表宋詩風格的大詩人,完全不能容忍他們對宋詩的創新和發展。如謂“魯直好奇,兼喜俠事,實陰效楊、錢,而外變其音節,故多矯揉倔佶,而少自然之趣。然氣清味冽,胸中亦自有權衡,故佳篇尚多”;謂“坡公之美不勝言,其病亦不勝摘。大率俊邁而少淵渟,瑰奇而失詳慎,故多粗豪處、滑稽處、草率處,又多以文為詩,皆詩之病”。他對宋詩的發展過程,也持一種首足倒置式的觀點,即寬待尚未擺脫晚唐藩籬的宋初詩人,而嚴究此后的所謂“宋詩三變”:梅、歐“一變為傖父”,蘇、黃“再變為魑魅”,南渡前后曾幾等至宋末江湖派“三變為群丐乞食之聲”。其中尤對開新風之先的歐陽修,指斥不遺馀力,詆為“開后人無數惡習”的“詩道一厄”。總之,賀裳對宋詩的分析與宋詩的真面目簡直南轅北轍,這是把宋詩“寄植”于唐詩的結果。《載酒園詩話》傳世甚稀,持論失當恐怕是原因之一。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詩話續編》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賈至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近代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