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清·惠棟《漢事會最人物志》卷中 事亦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述要] 鄭玄和服虔(字子慎)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經學大師。鄭打算為《春秋傳》作注,然尚未完成。有次鄭外出,遇到服,恰又投宿同一旅舍,但他們兩人卻并不相識。服在旅舍門外與人交談自己為《春秋傳》所作注釋的大意。鄭在店內仔細地聽了很久,發覺服的見解大多與自己相同。于是,他將自己所作的那部分注都送給了服。后來,服融會鄭的見解,為《春秋傳》作注,著成《春秋傳注》。
[事主檔案] 鄭玄(127—200) 東漢經學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入太學學今文《易》和公羊學,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左傳》等,最后從馬融學古文經。因黨錮事被禁,潛心著述,以古文經說為主,兼采今文經說,遍注群經,成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稱鄭學。另注《周易》、《論語》、《尚書》和緯書;又作《發墨守》、《箴膏肓》、《起廢疾》,以反駁何休。并撰《六藝論》、《駁五經異義》等,均佚。
上一篇:《寓褒于貶 皮錫瑞》
下一篇:《展轉意多情 范仲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