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精于書畫,尤長于鑒別,凡吳中收藏書畫之家,有以書畫求先生鑒定者,雖贗物,先生必曰:“此真跡也。”人問其故。先生曰:“凡買書畫者必有馀之家。此人貧而賣物,或待此以舉火。若因我一言而不成,必舉家受困矣。我欲取一時之名,而使人舉家受困,我何忍焉。”同時有假先生之畫求先生題款者,先生即隨手書與之,略無難色。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一五 事亦見清·金埴《不下帶編》卷二。
[述要] 文徵明(號衡山居士)精于書法與繪畫,尤其擅長于鑒別。但是,蘇州收藏書、畫的人家請文鑒定時,盡管是贗品,文也總是說:“這是真跡。”有人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文說:“凡是買進書畫的必定是富裕之家,而賣出的則是貧窮人家,說不定就得以此為生,如果因我一句話而賣不掉,必然全家挨餓。我怎忍心為了圖一時名氣,而讓人家餓肚子呢?”甚至還有人拿假的文的畫來請文題款,文也隨手寫給他,毫無不悅之色。
上一篇:《此出《考工記》 王士祜》
下一篇:《母牛對父馬 帥念祖 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