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公嘉祐中,見王荊公詩“黃昏風雨暝園林,殘菊飄 零滿地金”,笑曰:“百花盡落,獨菊枝上枯耳。”因戲曰:“秋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子細看”。荊公聞之曰:“是豈不知《楚辭》‘夕餐秋菊之落英’,歐陽九不學之過也。”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四
[述要] 嘉祐年間,歐陽修見王安石(封荊國公)詩中有這樣兩句“黃昏風雨暝園林,殘菊飄 零滿地金”,笑著說:“百花凋落,獨菊花枯萎猶在枝上!”于是寫詩戲道:“秋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子細看。”王聽說后頗不以為然,認為歐陽怎么竟不知道《楚辭》中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批評歐陽此說為“不學之過”。
[按語]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三和宋孫奕《履齋示兒編》卷一○認為王安石釋《楚辭》“夕餐秋菊之落英”之“落”為凋落有誤,應為“初始”意。又,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中把王安石的批評對象換為蘇軾,敷衍成故事,則不足憑信。
上一篇:《不為所動 陳鵬年 玄燁》
下一篇:《不改《圓圓曲》 吳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