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九重天
【出典】 《楚辭》戰國楚·屈原《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東漢·王逸注:“言天圜而九重,誰營度而知之乎。”《淮南子·天文訓》:“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見《全唐詩》卷三四四)
【釋義】 古代傳說天有九重,即九層。詩詞中常用九重天喻指皇宮或代指皇帝。
【例句】 ①使星歸覲九重天。(晏殊《浣溪沙》[綠葉紅花媚曉煙]89)這里用本典敘寫使臣還朝面帝。②縹緲紅云,望九重天表。(葛勝仲《醉蓬萊·天寧節作》718)詞為慶賀天寧節(宋徽宗趙佶生日)而作。句中以“九重天”喻指宮廷。③九重天一笑,定是留中了。(辛棄疾《菩薩蠻·送鄭守厚卿赴闕》1967)這里以“九重天”代指當朝皇帝。參見“天笑”條。
上一篇:典故《九重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九重春近,仙桃傳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