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聞不若聞之
【題解】
本則選自《荀子·儒效篇》。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導讀】
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然而,“一見”也不如“一知”,“一知”不如“一行”。行其所學,就能通曉明了事物的千變?nèi)f化。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最后一位儒學大師,在聞、見、知、行中如此重視踐行,說明他絕非一個脫離社會實際的空頭理論家,他與社會現(xiàn)實始終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
【思考】
1.具體說說學習是如何改變?nèi)说臍赓|(zhì)的。
2.你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上一篇:輪扁斫輪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物有本末出之哪里?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