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閣
【出典】 見“麒麟閣1”條。
【釋義】 麟閣為麒麟閣的省稱。見“麒麟閣1”條。
【例句】 ①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陳子昂《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908)以“麟閣名”喻指朝廷的封賞。②待聞出塞還,丹青上麟閣。(張說《藥園宴武輅沙將軍賦得洛字》926)這里借本典表示預期武輅沙將軍出征必將建立功勛。③燕山應勒頌,麟閣佇名揚。(徐堅《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1112)這里借本典預祝張說建立邊功。④歸來畫麟閣,藹藹武功傳。(席豫《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1143)這里借以預祝張說建立邊功。⑤行望鳳京旋凱捷,重來麟閣畫丹青。(賀朝《從軍行》1181)這里借本典表現邊將因軍功受到朝廷褒獎。⑥早晚歸漢廷,隨公上麟閣。(劉長卿《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1550)這里借以表示預期軍中僚屬將同主將一起建樹功勛。⑦昨聞戰罷圖麟閣,破虜收兵卷戎幕。(劉長卿《時平后送范倫歸安州》1575)這里以本典表現立功受勛。⑧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顏真卿《贈裴將軍》1583)這里借本典稱頌裴將軍破敵樹勛。⑨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三1700)這里以“畫麟閣”表現邊將獲得朝廷封賞。⑩旋應獻凱入,麟閣佇深功。(李白《送梁公昌從信安北征》1799)這里借本典表示期待梁公對北征作出貢獻。(11)當令千古后,麟閣著奇勛。(李白《送張秀才從軍》1799)這里以本典勉勵張秀才建立軍功,名垂青史。(12)身沒期不朽,榮名在麟閣。(李白《擬古十二首》其七1862)這里以本典感嘆徒有死后的榮名。(13)天子預開麟閣待,只今誰數貳師功。(岑參《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其一2103)這里以本典稱頌封常清軍功卓著,足以獲得特殊的封賞。(14)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高適《塞下曲》2189)這里以本典表現出征將領終于功成名就。(15)帝思麟閣像,臣獻柏梁篇。(高適《信安王幕府詩》2235)這里借以稱頌信安王幕府官員多為有功之臣。(16)功名麟閣上,得詠入秦關。(崔何《喜陸侍御破石埭草寇東峰亭賦詩》2842)這里以麟閣稱頌陸侍御功勛顯赫。(17)早晚登麟閣,慈門欲付公。(盧綸《寶泉寺送李益端公歸邠寧幕》3182)以“登麟閣”預期李益將躋身于功臣之列。(18)漢庭議事先黃老,麟閣何人定戰功。(李益《赴渭北宿石泉驛南望黃堆烽》3229)這里感嘆朝廷忽視對戰將功勛的評賞。(19)只今麟閣待丹青,努力加餐報天子。(權德輿《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因代書賀》3614)這里用麟閣典表示預期鄭尚書將建立卓越功勛。(20)行看畫麟閣,凜凜有英風。(權德輿《奉和劉侍郎司徒奉詔伐叛書情呈宰相》3613)這里以“畫麟閣”為喻,預期劉侍郎伐叛獲勝建立功勛。(21)今朝麟閣上,偏軫圣情多。(權德輿《故司徒兼侍中贈太傅北平王挽詞》3663)這里用麟閣典,謂北平王在功臣中哀榮殊眾。(22)瑞光麟閣上,喜氣鳳城端。(楊巨源《和呂舍人喜張員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韻》3734)這里用麟閣喻指張員外立功歸來。(23)他日圖勛畫麟閣,定呈肝膽始應休。(李群玉《獻王中丞》6601)這里借“畫麟閣”表明自己的抱負。(24)星落夜原妖氣滿,漢家麟閣待英雄。(鄭啟《嚴塘經亂書事》7642)這里用“鹿閣待英雄”表明朝廷正需要立功平亂之人。(25)據鞍遙指長安路,須刻麟臺第一功。(李九齡《代邊將》8364)這里用“畫像麒麟閣”典,表現邊將立戰功后,自信將受到朝廷褒獎的心情。(26)相國已隨麟閣貴,家風第一右丞詩。(王韞秀《夫入相寄姨妹》8985)作者因其夫元載拜相,這里用“麟閣”典宣揚他致身通顯。
上一篇:麒麟閣
下一篇:麻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