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出塞
①樂府篇名。見《樂府詩集》卷二一《橫吹曲辭·漢橫吹曲》。該書引《晉書·樂志》曰:“《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而《樂府詩集》編者郭茂倩根據(jù)《西京雜記》卷一載“(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指出“高帝時已有之,疑不起于延年也”。現(xiàn)在一般認為其曲為漢武帝時李延年據(jù)西域樂曲改制而成。今存歌辭多為南北朝以來文人所作,內(nèi)容寫邊塞征戰(zhàn)生活,其中以王昌齡的《出塞》二首之一最為著名。唐人樂府中之《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題,亦由《出塞》演變而來,杜甫《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李白《塞下曲》六首,盧綸《塞下曲》六首,李益《塞下曲》為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②唐詩篇名。七絕。王昌齡作,見《全唐詩》卷一四三。詩題又作《塞上行》、《塞上曲》、《從軍行》。共二首,以第一首“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更為著名。此詩批判邊帥不得其人,致使征戰(zhàn)不息,士兵久戍未歸。清沈德潛評云:“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說詩晬語》)其首句抓住邊塞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明月”、“關(guān)”,冠之以征戰(zhàn)頻繁的朝代名“秦”、“漢”,且以互文見義手法出之,精煉含蓄,發(fā)興高遠,向為人所傳誦。后兩句波折頓挫而又意脈貫通,承轉(zhuǎn)亦佳。末句斬絕明快,收結(jié)高亢有力。全詩雄渾中見悲壯,激昂中透蒼涼,為唐代邊塞詩名作。清施補華稱該詩“意態(tài)絕健,音節(jié)高亮,情思悱惻,百讀不厭”(《峴傭說詩》)。明李攀龍推之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見沈德潛《說詩晬語》)。楊慎則認為“此詩可入神品”(《升庵詩話》卷二)。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涼州詞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