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寫祭祀情況,并祝得福壽。
絲衣其紑,(一)穿的祭服多鮮明,
載弁俅俅。(二)戴的弁兒真端莊。
自堂徂基,(三)從堂上到門內(nèi),
自羊徂牛,從羊兒到牛兒,
鼐鼎及鼒,(四)大鼎兒,小鼎兒,
兕觥其觩。(五)彎彎的那牛角杯。
旨酒思柔,(六)酒味醇,酒味美,
不吳不敖,(七)不喧嘩,不傲慢,
胡考之休。(八)求得大壽福成堆。
注釋
(一)毛亨:“絲衣,祭服也。紑,絜鮮貌。”
(二)王先謙:“《魯》、《韓》載作戴?!夺屆罚骸鳎d也。’載之于頭也。”
鄭玄:“載,猶戴也?!?br>
馬瑞辰:“按《爾雅·釋言》:‘俅,戴也?!⒁对姟罚捍髹唾促?。蓋以俅俅為戴弁貌。……今按《說文》:俅,冠飾貌。引《詩》弁服俅俅。上文紑為衣貌,則俅俅,宜從《爾雅》《說文》訓(xùn)為冠服貌矣?!?br>
(三)馬瑞辰:“按基者,畿之假借。《谷風(fēng)》篇:‘薄送我畿?!秱鳌罚虹?,門內(nèi)也?!苤云谙抟?,期、朞、基,古同音。故畿可借作基?!?br>
(四)毛亨:“大鼎謂之鼐,小鼎謂之鼒。”
(五)陳奐:“《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秱鳌罚嘿铞?,角爵也?!p當(dāng)依《釋文》作斛。斛,角貌。”
(六)朱熹:“思,語辭。柔,和也?!?br>
(七)毛亨:“吳,嘩也?!?br>
陳奐:“不敖,《史記》引作不驁。……不吳者,言不讙嘩也。不敖者,言不敖慢也?!?br>
(八)朱熹:“故能得壽考之福。”
注音
紑fou芣弁bian卞俅qiu求鼐nai奈鼒zi咨兕si四觥gong肱觩qiu求
上一篇:《東門之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豐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