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親愛的黨心頭滲出的第一滴血·無名河(選一首)·林希》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我來自親愛的黨心頭滲出的第一滴血
我來自親愛的黨心頭滲出的第一滴血
我來自年輕的共和國第一顆悲傷的淚
我來自我們階級向光明的隊伍
我來自自己甜味的夢境
我來自老首長恍惚的眼神中無限深沉的惋惜
我來自一個柔弱姑娘一雙哭紅的眼睛
我來自人民心頭對于現(xiàn)實的第一個問號
我來自祖國大地第一片被烏云遮掩的暗影
《我來自親愛的黨心頭滲出的第一滴血》是組詩《無名河》中的一首。這組詩以沉痛真摯的感情和樸素無華的筆墨,叩動了不少讀者的心扉。
此詩反映了詩人一番充滿血淚的辛酸經歷,道出了非一般作者所能道的沉痛感受。詩人原在天津求學,因為在認識的作家、編輯中有所謂“胡風分子”,所以從1955年開始接連卷入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風暴,后來被送到無名河邊的農場去“洗滌有罪的靈魂”。《我來自親愛的黨心頭滲出的第一滴血》等詩就是在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詩人的錯案得以糾正之后,詩人懷著痛定思痛的心情寫成的。
詩人置身農場,魂系天津,那里有“我”熟悉的首長和姑娘,有種種令“我”難以忘懷的事情。據(jù)詩人自述,他少年喪母,父親不久另娶,他是在解放后的天津“這個新世界里找到了失去的母愛”(《背纖者的命運》),可以想象他對新中國的愛有多深! 可是偏偏在那里,年輕的詩人剛剛踏上社會就受到了不該有的懲罰,成了在政治上被放逐的孤兒。于是,主觀愿望和客觀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城市故土和僻遠農場的遼闊距離時時撞擊著詩人的心靈,終于化成了一聲聲“來自”,從肺腑間汩汩流出。在我國古典詩詞中,思家望鄉(xiāng)是一個常見的題材,它們有的抒發(fā)歸心之切,如賈島的“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有的傾訴望鄉(xiāng)之苦,如柳宗元的“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有的則在委婉多姿的詩行里透露出一種思親話歸的親切氛圍,如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李商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等,而對于此時的“我”來說,不僅歸期難卜,而且壓根兒可以說是無家可歸,因此“我”不敢說“歸去”,只能說“來自”,無法想象明天,只能回憶往昔,這是何等觸目傷心的情景! 正是這種迥異于前人的感情世界,給我們帶來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境界。
八行詩,八種“來自”,詩人感情的流動貫串了逝去的歲月,統(tǒng)攝了多種多樣的事件,顯得既具體,又具有較大的概括力。其中既有對以往“甜味的夢境”、“光明的隊伍”的依戀和懷念,也有對老首長、姑娘的傾訴和召喚,還有為祖國大地遮上了“暗影”而進行的深刻的反思,所有這一切是如此難分難解,交相滲透,真是訴不盡的痛苦,剪不斷的懷念,理不清的思緒!
真情是用不著修飾的,過多的形容和修飾反而會破壞詩的感染力。詩人為此選用了自由詩的形式。在他筆下,詩句當長則長(最長的一行達19字),當短則短(最短的一行僅10字),那種似乎不加修葺的長句和長短交錯的表現(xiàn)手法,和詩人內心感情的跌宕起伏正好互為表里。其次,詩人采取了以賦為主、賦比結合的手法,寫老首長的眼神,一經加上“恍惚”和“惋惜”,老首長平時對詩人的關心,政治風暴襲來時既難以理解又難以伸手相助的心情于此表現(xiàn)無遺;寫姑娘的表情,一經加上“柔弱”和“哭紅”,姑娘的外形(柔弱的身軀)和內心(堅貞的愛情)立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賦為主并不意味著盡情鋪寫,涓滴不遺,它也同樣要求以少勝多,神余言外,詩人的創(chuàng)作給了我們有益的啟迪。當然,光是“賦”還難以概括如此巨大的政治風暴及其對人們靈魂的震撼,因此詩人又選用了“第一滴血”、“第一顆悲傷的淚”、“第一片被烏云遮掩的暗影”等比喻,黨和祖國何其大,“一滴血”和“一滴淚”何其小,詩人把這一大一小有意識地連綴在一起,給人們的感覺也就顯得格外集中和強烈了。
上一篇:《方入水的船·汪敬熙》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無聲的話·鄭敏》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