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說流派。1903年,李寶嘉開始在上海《世界繁華報》上發表連載小說《官場現形記》,這部小說以嬉笑怒罵的文筆,漫畫式地描繪官場的種種丑態,立刻引起廣大讀者的興趣。當時,官場腐敗成風,話柄頗多,李寶嘉將平日耳聞目睹的官場故事連綴成篇,從未入流的佐雜一直寫到巡撫、總督、大學士、軍機大臣,可謂是晚清官場的“百科全書”。此書一出,仿效者甚眾,據阿英《晚清小說史》統計,有《新官場現形記》、《最近官場秘密史》、《特別新官場現形記》、《官場怪現狀》、《官場笑話》、《官場離婚案》、《官場風流案》等,除這些“官場”系列外,還有暴露社會、學界、商界、女界的,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最近社會齷齪史》、《新黨升官發財記》、《孽海花》、《老殘游記》、《發財秘訣》、《六路財神》、《最近女界現形記》、《游戲結婚》、《女界爛污史》等。這些小說貌似諷刺,實為暴露,故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特地給它們取了一個名字:譴責小說。魯迅原來是帶貶意的,他認為《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類的暴露小說“辭氣浮露,筆無藏鋒”,過分夸張,與《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相去甚遠,故別謂之“譴責小說”。誠然,“譴責小說”包括所謂“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游記》、《孽海花》)都算不上藝術杰作,作者們當日也沒有藝術上的奢望,他們不過是利用通俗小說這種形式,來暴露社會的陰暗面或黑暗面,其中許多作品,如《官場現形記》、《孽海花》等,甚至都有真人真事作為藍本。當時讀者感興趣的也正是這些具有相當真實性的故事情節。這與今天的讀者喜讀暴露性的紀實文學,心理完全一樣。既然是小說,就難免夸張,難免失實,但是,當時的統治者卻沒有追究或查禁這些連魯迅都認為是“過甚其辭”的暴露小說,也沒有哪位總督或軍機大臣去“對號入座”,這倒很出人意料。
上一篇:什么是《公案小說》
下一篇:什么是《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