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續弦膠
典源出處 晉·張華《博物志》卷二:“漢武帝時,西海國有獻膠五兩者,帝以付外庫。余膠半兩,西使佩以自隨。后從武帝射于甘泉宮,帝弓弦斷,從者欲更張弦。西使乃進,乞以所送余香膠續之,座上左右莫不怪。西使乃以口濡膠,為以注斷弦,兩頭相連,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頭,終不相離。西使曰:‘可以射,終日不斷。’帝大怪,左右稱奇,因名曰:‘續弦膠’。“舊題漢·東方朔《十洲記》:“鳳麟洲,……洲上多鳳麟,數萬各為群。又有山川池澤,及神藥百種,亦多仙家,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或名連金泥。此膠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更以膠連續之,使力士掣之,它處乃斷,所續之際,終無斷也。”
釋義用法 傳說西海有鳳麟洲,洲上有仙人煮鳳嘴及麒麟角,煎成膏,名為續弦膠。漢武帝時,有外國來進貢此膠,武帝用之以接弓弦。后用此典指彌補破裂的感情、夫妻緣分; 也用以悼懷亡妻、亡夫等。
用典形式
【鳳膠】 明·陳子龍:“少年才子正芳菲,鳳膠麟角世應稀。”
【鳳觜】 唐·李商隱:“內苑只知含鳳觜,屬車無復插雞翅。”
【膠弦】 宋·李宗諤:“自是膠弦無續日,不同珪月有圓時。”
【鸞弦】 宋·賀鑄:“須信鸞弦易斷,奈云和再鼓,曲中人遠。”
【鸞膠】 宋·辛棄疾:“誰將春色去? 鸞膠難覓,弦斷朱絲。”元·舒頔:“菱花再照,鸞膠再續,應笑雪盈顛。”
【續弦】 宋·陳師道:“斫水水可斷,續弦弦可完。”
【續弦膠】 唐·杜牧:“天外鳳凰誰得髓,無人解合續弦膠!”宋·黃庭堅:“引之入漢朝,誰為續弦膠。”
【煎鳳觜】 宋·楊萬里:“韓秦妙語久絕弦,誰煎鳳觜續此篇。”
上一篇:詩詞典故《繡文倚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緣木求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