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入水的船·汪敬熙》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船! 你入了水了!
我做幾句詩來祝你:——
我不愿,
你在無邊的海里平平安安的走!
越平安,越無生趣。
我愿,
你永遠在風浪里沖著往前走!
沖破了浪,便往前進;
沖不破,便沉在海底,
卻也可鼓舞后來的船的勇氣,
卻也可使后來的船知道,
應找別的方法兒走。
走! 走!
永遠在危險困苦里向前走!
選自《新潮》1919年2卷2號
汪敬熙并不以詩見長,他主要是一個小說家。這首詩寫于五四運動的高潮開始消退,許多青年在苦悶與恐懼的氛圍中從現實生活里退縮的時候,但卻繼續表現了激流勇進、百折不撓的五四時期躍動的與反抗的時代精神,這是尤為難能可貴的。
魯迅在評價汪敬熙等新潮社小說家時說,他們“有一種共同前進的趨向”,“他們每作一篇,都是‘有所為’而發,是在用改革社會的器械,——雖然也沒有設定終極的目標”(《<;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這個評價同樣適合汪敬熙的這首詩作。這首詩擇取了一個淺顯明了的具象——船,以船與大海拼搏的勇氣與命運的抒寫,創造一個悲壯與富有激情的情景氛圍;一方面它是五四時期狂飚突進的反封建斗爭的一種象征,另一方面,它又是作者立志社會改革的心跡的一種呈示。這里,景所包含的現實生活內容和情所寄托的詩人內心世界的心態都統一于船與大海的境界中。作為受《新青年》詩人群體影響的新潮社詩人,大多抱著注重“實生活寫照”的寫實態度,如康白情諸詩人十分強調詩的逼真的摹寫的效果,因而詩有時更像一幅寫生畫,而缺少一點詩人自我的濃郁的情致。這首詩卻能大體達到情與景的配合,這在那時的白話詩中是不多見的。
詩人這艘“現實之船”與“理想之船”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船入水了! 這開首一句,一錘定音,將弄潮兒獻身變革的勇氣與時代風尚強烈地表現出來了。接下來“我不愿”與“我愿”兩組對比強烈的詩句,既是對現實變革事業的由衷祈禱,又是詩人決心投入斗爭洪流的自勉。“越平安,越無生趣”句與“沖不破,便沉在海底”句,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青年詩人對變革富于理想浪漫式的激越與亢奮,正因為此,詩里也隱約地滲漏出一種“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苦澀與悲壯之情! 因為,盡管他仍然還大聲疾呼,即使船沉海底,卻可給后來的船指一條新的路,然而他畢竟連自己也“沒有設定終極的目標”。這樣當汪敬熙在1925年自選一本《雪夜》的時候,說他的作品是“不會有什么批評人生的意義”的,便毫無足怪了。
這首詩如同汪敬熙同期的小說一樣,留存著舊詩的痕跡,這當然不是指詩的語言與韻律,而是指舊詩通常采用的情景配合的手法。除此之外,這首詩表現了那個詩的解放的時代的諸多一致性的特點:大體整齊的自由體句式,服從于語氣節奏的韻律,淺顯的明喻等等。應當指出的是,這首詩用作比喻載體的具象船,雖然不同于后來象征詩那樣是意象的契合,然而卻也不完全同于五四時期的寫實派詩與浪漫派詩;后者將比喻作為描寫事物的純粹修辭手段,而前者則將某種具象作為情感的“自我表現”。而這里的“船”卻兼而有之。因而,這首詩在保持了那時代特有的平實、真摯、淺顯的詩風的同時,還具有較豐富的精神內涵與詩韻。
上一篇:《新月·沙鷗》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我來自親愛的黨心頭滲出的第一滴血·無名河(選一首)·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