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梁啟超
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別署滄江、飲冰室主人等。廣東新會人。清德宗光緒十五年(1889)舉人。光緒二十一年,協助康有為組織“公車上書”,請求清廷變法,組織強學會,主辦《中外紀聞》。次年,與汪康年、黃遵憲在滬創辦《時務報》。光緒二十三年,任教于長沙時務學堂。次年,赴京協助康有為創辦保國會鼓吹政變。戊戌政變后,在日本相繼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繼續鼓吹君主立憲、介紹西方文化,以抵制革命與進行啟蒙教育為己任。光緒三十三年,與徐佛蘇、蔣觀雲在日本組織政聞社,創刊《政論》雜志。清末帝宣統二年(1910),創辦《國風報》,堅持鼓吹君主立憲。1912年,回國,創辦《庸言報》,參加民主黨和進步黨。1913年,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次年,任幣制局總裁。袁世凱恢復帝制,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抨擊帝制,并與蔡鍔發動護國之役。1917年,任北洋政府段祺瑞內閣財政總長,旋辭職。1923年,發起創辦文化學院,被國際著作家協會接納為會員。1925年,任北京圖書館館長、清華研究院導師。1929年,病逝。一生從事政治活動,對文化與學術有重要建樹。思想多變,自謂常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作戰。知識淵博,著述極豐。二十世紀初期提倡過“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文界革命”。以散文家自負,亦以“新民體”式的新散文傳播新學者稱于世,影響至巨。生平以馀事為詩,亦不以詩為己之長,但對清末民初的詩歌改革與詩歌發展有重大影響。光緒二十二年前后,曾與夏曾佑、譚嗣同試作“新學之詩”。光緒二十五年,在《夏威夷游記》中大聲疾呼“詩界革命”,并提出了以新思想、新意境、新詞句和舊形式相結合的改革目標。光緒二十八年后,陸續在《新民叢報》發表《飲冰室詩話》,繼續鼓吹“詩界革命”,提倡以詩歌鼓吹尚武精神與進化論,改造國民精神,以及詩歌與音樂相結合。大抵從戊戌政變后有意為詩,曾自言:“余向不能為詩,自戊戌東徂以來,始強學耳;然作之甚艱辛,往往為近體律絕一二章,所費時日,與所撰《新民叢報》數千言論說相等。”(《飲冰室詩話》)共有詩約三百六十首左右。戊戌變法失敗后頭幾年的詩作,直抒胸臆,熱情奔放,氣勢蓬勃,富有理想與追求精神,如《去國行》、《雷庵行》、《志未酬》、《二十世紀太平洋放歌》等。陳衍評其詩曰:“任公詩如其文,天骨開張,精力彌滿。”(《石遺室詩話》卷九)康有為評其《朝鮮哀詞》曰:“沉郁雄蒼,合少陵《諸將》、《洞房》、《秦州》而冶之,義正詞嚴,上承《小雅》,豈愧詩史?其詳贍亦前無古人。”又評其《述歸五首》曰:“超脫而自在,漸近自然,忘古人之蹊徑矣。”(見《梁任公詩稿手跡》,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詩集尚無全本。《梁任公詩稿手跡》約收一百零六首,《飲冰室合集》約收二百七十首左右。傳記資料有丁文江、趙爾田《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及孟祥才《梁啟超傳》等。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格調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梅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