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少年游》唐宋詞匯評賞析
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本事】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梅圣俞在歐陽公坐,有以林逋草詞“金谷年年,亂生青草誰為主”為美者,梅圣俞別為《蘇幕遮》一闋云:“露堤平(略)。”歐公擊節賞之,又自為一詞云:“闌干十二獨憑春(略)。”蓋《少年游令》也。不惟前二公所不及,雖置諸唐人溫、李集中,殆與之為一矣。今集不載此一篇,惜哉!
【匯評】
先著、程洪《詞潔》:拙處已是工處,與“金谷年年”一調又別。“千里萬里,二月三月”,此數字甚不易下。
許昂霄《詞綜偶評》:清勁。
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知和靖《點絳唇》、圣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又,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闋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
吳梅《詞學通論》:余按公詞以此(候館梅殘)為最婉轉。以《少年游》詠草為最工切超脫。當亦百世之公論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詠草詞。吳虎臣謂“君復、圣俞二詞,皆不及也”。首從憑欄寫起。“碧晴”一句,實寫草色無際。“千里”句,就空間說;“二月”句,就時間說;“行色”句,點出愁人之意。換頭,用謝靈運、江淹詠草故實。“那堪”兩句,深入一層,添出黃昏疏雨,更令人苦憶王孫游冶也。
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此詠春草之詞也。上半闋前四句,言草生之地與時,結句聯系行人。后半闋,三用春草故事,吟魄指謝詩,離魂指江賦,以見謝池、江浦之草雖亦感人,不如疏雨黃昏中之草,使人更特別思念王孫,隱喻時衰則思賢更切也。
上一篇:《歐陽修·少年游》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蘇軾·少年游·潤州作》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