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甌北詩話
詩話著作。清趙翼撰。一稱《十家詩話》。十二卷,卷一至卷一○選論歷代大家: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各一卷,陸游兩卷(一卷為年譜),元好問、高啟合一卷,吳偉業、查慎行各一卷,卷一一論眾“小家”,卷一二論各體。趙翼論詩旨趣與袁枚相近,崇尚性情與創新。《甌北詩話》的體例即表現出新意:將年譜列入詩話,將清初的吳偉業和只比他早數十年的查慎行,與李、杜等“詩仙”、“詩圣”相提并論,即表現其史識和喜新貴新的進化觀。又如論李、杜:“顧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氣橫姿,各開生面,遂獨有千古。”并特別分析杜甫的“為前人所無”的“獨創句法”。論韓愈,特地指出“昌黎時,李、杜已在前,縱極力變化,終不能再辟一徑,惟少陵奇險處尚有可推擴,故一眼覷定,欲從此辟山開道,自成一家”,又注意研究了韓詩的各種“創體”、“創格”和“創句”。《甌北詩話》又好翻昔人舊案。如過去不少論家,“震于東坡之名,往往謂蘇勝于陸”,他則認為“陸實勝蘇”。趙翼標舉性情,極為注重性情的時代現實性。如他認為陸游詩勝于蘇軾詩,即在于陸詩批判時政的強烈精神:蘇軾在“‘烏臺詩案’之后,不復敢論天下事”;而陸游則一無顧忌,“以詩外之事,盡入詩中”,“舉凡邊關風景、敵國傳聞,悉入于詩”。又如結合“金源亡國”的現實環境論元好問,認為他的慷慨悲歌是“地為之也,時為之也”。論吳偉業、查慎行,也都能結合兩人的時代、政治、生活環境。至于表達性情的語言風格,趙翼雖然也肯定了“有精思結撰”的“盤空硬語”,但是更贊成“平易近人”的風格。如他所作元、白與韓、孟優劣的比較,主要就是語言“坦易”與“奇警”的比較。趙翼首肯元、白,因為“詩本性情,當以性情為主”,“坦易者”利于表達性情,而“奇警者”純粹在“詞語間爭難斗險”。再如蘇、黃比較,兩人作詩都好用典故,但蘇軾“使事處,隨其意之所之,自有書卷供其驅駕,故無摭捃痕跡”,用典還是服從于描寫事物和表達性情的需要;而黃庭堅則“書卷比坡更多數倍,幾于無一字無來歷,然專以選材庀料為主,寧不工而不肯不典,寧不切而不肯不奧,故往往意為詞累,而性情反為所掩”。趙翼長于歷史考據,這使《甌北詩話》在評價詩人時,往往對有關的詩人經歷、歷史事件等詳加考證,指出并糾正舊注的錯誤。這類內容占據較多的篇幅,形成《甌北詩話》的一大特色。有《清詩話續編》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校點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理趣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