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文選學
《文選》研究著作。近人駱鴻凱著。鴻凱(1892—1955)一名蒼霖,字紹賓,號彥均,湖南長沙沱市(今屬長沙望城)人。駱氏191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國文學門,為黃侃高足之一,歷任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暨南大學、武漢大學、河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學院教授。駱氏治學本于黃侃,博研經(jīng)、子、文、史,尤精于古文字、聲韻、訓詁及《楚辭》、《文選》之學。著述除《文選學》以外,尚有《爾雅論略》、《楚辭通論》、《楚辭文句集釋》、《楚辭連語疊字譜》等。其治學特重家法,于文字宗許慎《說文解字》,聲韻宗本師黃侃,訓詁宗《爾雅》及漢人經(jīng)注,楚辭宗王逸,《文選》則崇昭明之旨趣而尊李善注。《文選學》共分十篇,又附編二,附編補一。纂集第一,著述自晉杜預《善文》以來迄于梁總集若干,以明蕭統(tǒng)編輯《文選》的環(huán)境,末引《梁書》昭明本傳,敘述其事跡。義例第二,敘述《文選》體例,裒列前人批評,加以分析辨正。源流第三,論述隋唐、宋元明及清代《文選》學家和著作,以明“文選學”源流。體式第四,匯錄《文心雕龍》論文體之語及后之可參考者,論述《文選》中諸文體的體制、源流。撰人第五,對汪師韓《文選理學權輿》所列《文選》作者百三十家加以訂正。撰人事跡生卒著述考第六,撰錄《文選》作者事跡、生卒年及著述。征故第七,列賦、詩、雜文(附騷)三篇,搜集唐以前人有關評論,以見《文選》作者撰錄之意及昭明去取之旨。評騭第八,采錄張惠言所評賦,王闿運所評詩,李兆洛、譚獻所評文,有若《文選》集評。讀《選》導言第九,導言共分十六,從文字訓詁、文學源流、文體風格等方面論述,以為學習《文選》的津梁。馀論第十,包括征史、指瑕、廣選三部分。附編一,《文選》分體研究(論);附編二,《文選》專家研究(陸機);附編補,分體研究(書箋、史論、對問、設論)、專家研究(顏延之、任昉、賈誼)。《文選學》完成于三十年代(中華書局1936年版),首次從整體上對《文選》進行系統(tǒng)研究,與傳統(tǒng)評點、訓詁、校注之學有明顯區(qū)別,為后世“新選學”發(fā)展開辟了道路。此書不足之處在尚未能嚴格區(qū)分“選學”與文學史研究界限,所以不能算作純“選學”。此外,體例上亦有不嚴格之處。此書中華書局1989年再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文賦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新樂府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