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文賦
文論著作。晉陸機撰。該賦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篇系統闡述文學創作問題的重要文獻。其寫作年代,迄無定論。杜甫《醉歌行》云:“陸機二十作《文賦》。”今人則大多認為是陸機四十歲左右的作品。曹丕《典論·論文》中曾就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八種文體分別指出其體裁特征,陸機則分作十種文體細致地加以分析,即:“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從中可以看出,陸機“文”的概念是包括齊梁人的“文”、“筆”在內的,而尤其以詩為諸種文體的核心。陸機不僅將詩賦的排列位置提到了最前面,而且對其他文體的要求也近于一種詩的要求。“詩緣情而綺靡”,較“言志”說更強調情感因素對于詩歌創作的重要意義,并在曹丕“詩賦欲麗”(《典論·論文》)的基礎上,更強調了詩歌語言的華美。這反映了陸機對詩歌藝術特征的認識。陸機對于文章,純粹是從審美角度考察,而不取實用的或倫理道德的觀念。因此,他主張立“意”貴“巧”,遣“言”貴“妍”,這樣的文章,就能“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給人以審美享受。《文賦》還論述到藝術構思、寫作方法、技巧等方面的問題,其中以論藝術構思最為精辟:“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旁訊,精鶩八極,心游萬仞。”“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特別強調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在藝術構思中的重要性,寫作時精神在時空中遨游,從而創造出真切鮮明的藝術形象。這在中國文學理論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文賦》還強調創新,反對因襲:“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主張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理扶質以立干,文垂條而結繁”;還指出了各種文病,強調文章的整體美和動情力。《文賦》總結了東漢以來詩賦等文體的創作,繼承并發展了曹丕《典論·論文》的文學觀念,對劉勰的《文心雕龍》影響很大。此文收于蕭統《文選》之中,也因此而擴大了影響。后人曾有多種注釋、評箋,張少康《文賦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采輯頗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文學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文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