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羽
字來儀,后以字行,更字附鳳。本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僑寓吳興(今屬浙江),元末中舉后,為安定書院山長,再徙居于吳(江蘇蘇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等為詩友,并稱為“吳中四杰”。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征至京師,以應對不稱旨,放還。再征,授太常司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淵閣事。太祖重其文,洪武十六年自述滁陽王事,命羽撰廟碑。尋坐事謫嶺南,未至,召還。羽自知不免于難,遂投龍江以死。羽曾入張士誠幕中,素為太祖所忌,太祖統治又極暴戾,故其詩中多流露出憂災畏禍之情和對平安閑適生活之向往。如《甲寅紀行》十首之一的《金川門》(此為張奉旨往鳳陽祭皇陵時所作)最后寫道:“吾來犯清曉,天空霜露繁。列宿森在列,北斗峭可援。江光合海氣,溟涬神攸存。俯視不敢唾,中有蛟龍蟠。浮屠者誰子,高居凌風幡。不見渡口人,擾擾蜂蟻喧。愧彼超世士,去去將何言?!焙喼笔侨缏拇罕?墒遣怀鍪擞植豢赡?,所以他特別羨慕隱士:“為問只今江海上,如今無事幾人同?!?《唐叔良溪居》)明初殘酷的專制統治,使得才士多無善終,對此,作者詩中屢有反映,如《題陳長司畫》描寫了畫家陳惟允臨刑從容作畫的情景,控訴了統治者對于文學藝術的摧殘。這類作品還有《悼高啟》三首,這組詩表達了對詩人無辜而被殺的痛悼。《槎史赴臺》中寫道:“平生五千卷,寧救此日艱? 天網豈恢恢,康莊遍榛菅。所恃莫可滅,才名穹壤間?!笨梢姰敃r政治黑暗,無辜者告訴無門。《懷友》詩二十三首表達了在亂世中朋友們不能常聚的苦悶。這些詩都是時代的產物。羽兼善丹青,故多寫題畫詩,這些題畫詩亦頗能表現出圖畫之妙處。其古體較佳,五古質樸渾成,七古歌行,筆意雄放,音節婉暢,在“吳中四杰”中獨樹一幟。有《靜居集》,傳附見《明史》卷二八五《高啟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維屏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