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松陵詩徵
地方詩總集。二十卷。清袁景輅編次。袁景輅(1724—1767)字質中,號樸村,江蘇吳江人。貢生,沈德潛門生,中年棄舉業,肆力于詩學,有《小桐廬詩鈔》。松陵,吳江縣治所在,清代屬蘇州府統轄。吳江自晉張翰以來,即為文人淵藪。至清,詩風尤盛,如朱鶴齡、顧有孝、吳兆騫、葉燮、鈕琇、潘耒、徐釚、周篆等,皆一時詩壇翹楚。此編選錄清初至乾隆初作者四百四十馀人,其中“寓賢”十四人,“方外”、“名媛”共六十三人。選詩本“格調說”,注重唐音。《例言》對書中各體詩之取舍標準作了說明,如“五律以蒼勁者為上,淡遠者次之,工秀者又次之;七律以氣骨雄渾、聲調高朗者為上,對仗工整情韻悠長者次之。二者體格不同,而煉意、煉局、煉句、煉字無不同也。又唐律起如聞迅雷,結如截奔馬”。符合這種標準則予著錄。對其他各體之要求,亦以近于盛唐風格者為佳。書中不取艷體詩,認為“惟溫柔鄉語,最足惑人沉溺其中,有害心術”。“有塵氛俗念”之作亦在摒除之列;應酬和韻之作,只是在其人無詩可選時“勉登一二”;所錄登臨吊古之作,“必陳言務去,而能道前人所未及者,方入選”;“有關于吾邑山川風俗、倫常大節、詩文盛事”之作,“即詩僅平妥,亦必急登,庶采風者有所考焉”。其“選鄉先輩詩以發潛闡幽之意為主”,故以詩存人與以人存詩兩者兼顧。入錄“詩人名下先書表字世系、集名。而科目、官位之有無,亦各系焉。復引名公評論,以綴其下。若逸事瑣言,未經前人道及,或前人議論,有當辨正者,就予鄙見,附綴數語。至名不甚著之人,核其行事,表而出之,視有盛名者較詳焉”。敘述小傳“其體例當取佳事佳話,以為點綴,不必如史傳家譜,歷敘生平也”(所引皆見《例言》)。周氏所綴之語,署“樸村云”。此編之搜輯由費周仁、周汝雨二人完成。書前有沈德潛、袁景輅、陳毓乾三序。有乾隆間愛吟齋刊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全蜀詩鈔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滄州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