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老學庵筆記
筆記著作。宋陸游撰。該書十卷,成書于淳熙、紹熙間(1174—1194)。又有《老學庵續筆記》一卷(一作二卷)。書中“雜述掌故,間考舊文,俱為嚴謹;所論時事人物,亦多平允”(李慈銘《越漫堂讀書記》)。日人黑琦璞齋與飯村岳麓曾輯集書中論詩之語單獨刊行,題曰《放翁詩話》。其后日人近藤元粹又加以校補,改題為《老學庵詩話》,編入《螢雪軒叢書》。又,《宋史·藝文志》著錄陸游有《山陰詩話》一卷,久佚,可能是宋人輯集的本子。然《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二又著錄《山陰詩話》一卷,題李兼撰,亦佚。“二書同名,不知即一書否?”(《宋詩話考》)陸游之詩論,并不全見于筆記,其書序題跋及詩作中,多有闡發。就《老學庵筆記》中有關詩論的文字看,約有數十則,亦頗可觀。大抵以考較評騭詩句為主,如稱白居易、晏殊、王安石均有詠蟬“第一聲”之句,“三用而愈工”;稱王安石《別孫少述》詩句用顏延年《靖節征士誄》句意,而“青出于藍”;稱蘇軾用王建《牡丹》詩句意,而“超然不同”;韓駒詩句取自劉禹錫、王安石而“比古句蓋益工矣”。凡此,皆以學習前人而能出以新意、精益求精為貴。此類比較,雖亦涉及出處,但與江西詩派斤斤于“無一字無來歷”者不同。如稱“今人解杜詩,但尋出處,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并舉《岳陽樓》詩,謂“此豈可以出處求哉?縱使字字尋得出處,去少陵之意愈遠矣。蓋后人原不知杜詩所以妙絕古今者在何處,但以一字亦有出處為工。”書中論詩,又多標舉“氣格”,贊許“愛君憂國之意”。唯稱李白“識度甚淺”,“淺陋有索客之風”,失之偏頗。有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校點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緣情綺靡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舍筏達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