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陶淵明傳論
論文集。今人張芝著。全書三章。首章《陶淵明的兩個重要先輩——陶侃和孟嘉》,二章《陶淵明的一生及其作品》,三章《陶淵明論》。書前有自序,說明本書寫作宗旨,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陶淵明與晉室、桓玄、劉裕的關系以及他對農民的態度,即政治態度;二是陶淵明與儒家、道家、佛家等關系。全書大體分兩部分,前為“傳”,后為“論”。首章評析陶侃與孟嘉其人及他們對陶淵明的影響。但具體論述相當機械牽強,且有所夸大。如云陶侃是一個不忠于晉室而有篡奪之心的軍人,孟嘉則依附一個不忠于晉室而幾乎篡權的軍閥桓溫,在他們影響與時代風氣熏陶下,陶淵明“具有沒落的士族意識”,在當時的政治角逐中,“傾向桓氏而無視晉室和鄙夷劉裕”。桓玄篡晉失敗是陶淵明寫《歸去來兮辭》的政治原因,也是他后半生有著二十二年躬耕生活的真正原因。關于陶淵明的思想,本書認為,基本上為儒家,但不排斥道家,并吸收偽《列子》的思想,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面目”。儒家讓他安貧樂道,但限制了他和農民之間距離的縮短,表現為“一種沒落的官僚地主式的情感”;道家思想使他具有原始公社式的社會理想,因此陶詩“在沒落的情調中卻又有著傲然獨往的神氣”。本書對陶淵明其人及其作品持基本否定態度。因此出版后,招致了學術界的批評。郭預衡《評〈陶淵明傳論〉》批評著者“實際上是運用了以個人崇拜為中心線索的主觀臆測的片面取證的思想方法”,“著者最基本的觀點不是歷史唯物主義,而是歷史唯心主義”(《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57年第2期)。本書1953年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陳子升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陶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