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步出夏門行
①漢樂府篇名。《樂府詩集》輯入卷三七《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大曲之一。寫一獨居空室的修行者,終于得道升仙,赴泰山拜謁神仙東王父、西王母,并與仙人赤松子為伍,上天同游,受到了白榆、桂樹、青龍等星宿的夾路相迎。陳祚明評曰:“東父、西母,乃在太山,荒唐可笑。天何可里計? 乃言四五里,見極近。最荒唐語,寫若最真確,故佳。”(《采菽堂古詩選》)以荒唐語寫游仙,自有一種諧趣。《樂府詩集》“解題”說,《隴西行》一曰《步出夏門行》。其實《隴西行》另有古辭,雖首四句與《步出夏門行》末四句同,實乃不同詩篇。②魏詩篇名。曹操作,見《曹操集》。此為借樂府舊題以寫時事的一組詩作,共五章。序詩“艷”一章,正詩四章:《觀滄海》(又名《碣石篇》)、《冬十月》、《土不同》(又稱《河朔寒》)、《龜雖壽》。《樂府詩集》收入卷三七《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詩寫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之時,描敘了征途所經(jīng)之處的天時物候、民風士氣,氣勢磅礴地抒發(fā)了作者憂念時政、統(tǒng)一天下的胸懷壯志。詩歌筆調(diào)雄渾,感情熱烈,比喻形象,議論深刻,充溢著積極樂觀的進取精神。其中尤以《觀滄海》、《龜雖壽》著稱。《觀滄海》中“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里”的詩句,寫出了大海的寬闊雄偉,為我國詩史上描寫自然景象的名句。而《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亦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世說新語·豪爽》篇載,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此四句,“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正聲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