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止齋集
詩文別集。五十一卷,《附錄》一卷,其中詩五卷。宋陳傅良撰。陳集在宋、元書錄記載中差別不大,如《直齋書錄解題》為五十三卷,并注明“三山本”作五十卷,《文獻通考》中作五十二卷,《宋史·藝文志》作五十二卷,大體相近(其區別可能在《附錄》的多少與算不算卷數),是知在宋陳集已經定型。陳集為其門人曹叔遠所編,前有叔遠序,謂該集所取,斷南宋孝宗乾道三年丁亥(1167),訖于寧宗嘉泰三年癸亥(1203)。這種只收學問定型之后詩文的作法,四庫館臣認為“凡乾道以前之少作,盡削之不存,去取特為精審”(《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論學說道之作,中年以后日趨成熟,而詩歌文章,少作則未必粗劣。朱熹編張栻遺集,亦摒“少作”,許多佳篇棄而不錄,曹氏所編陳集亦未免有此弊。《止齋集》最早刊于寧宗嘉定元年戊辰(1208),為永嘉文學徐鳳所刊。此刻尚有傳世者。據記載嘉定六年癸酉,永嘉郡守施栻再刊此書,藏諸郡齋。元順帝至正(1341—1368)間重刻,多《附錄》一卷,為神道碑、行狀、墓志及雜文八篇,合為五十二卷,后署“至正庚子(1360)仲冬,屏山書院重刊”。明代有孝宗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張琎刊本,正德元年(1506)林長繁浙中刊本。前有弘治十八年,王瓚序,言其自秘閣錄出此集,凡五十二卷,同年張琎巡浙中請梓之以傳。后世五十二卷本多從林長繁刻本出。另有二十八卷與二十五卷本,前者最早刻于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為安正堂刊。后者刊于清高宗乾隆十年(1745),為瑞安愛日樓刊本,還有清德宗光緒(1875—1908)間《永嘉叢書》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歐虞部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