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北宋蘇軾撰。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神宗熙寧年間,因不贊同王安石變法,自請外調,先后任杭、密、徐、湖等州地方官。元豐二年(1079),以訕謗朝廷罪被捕入獄,后貶謫黃州。哲宗元祐間,返京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因與舊黨發生分歧,先后出知杭、潁、定等州。紹圣初,因為文譏斥先朝的罪名,遠謫英州、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次年卒于常州。
《東坡七集》分《東坡集》、《東坡后集》、《東坡續集》、《奏議集》、《內制集》、《外制集》、《應詔集》七種。文集中的部分詩文反映了蘇軾的文學思想。蘇軾重視文章的社會功能,他不僅在一般意義上主張文以明道,而且更重視文章對社會的實際作用,反對“多空文而少實用”(《答王庠書》),《鳧繹先生文集序》、《與元老侄孫》等文表達了這一觀點。蘇軾還強調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南行前集敘》提出了寫詩作文“乃不能不為之為工”的重要觀點,指出創作應該是有感而發,應出于不能自己。在藝術風格上,蘇軾強調自然平易,《答謝民師書》倡導為文應“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并指出“辭至于能達,而文不可勝用矣。”反對矯揉造作。蘇軾并重視文藝創作技巧的探討,提出“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答謝民師書》),這觸及到了文藝創作在形象思維和表現藝術等方面的特殊規律問題。
蘇集存詩二千七百余首,題材廣泛。蘇軾以詩反映民生疾苦,指斥政治弊端,反映社會矛盾。《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除夜直都廳囚系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及《五禽言》、《魚蠻子》等詩,從各個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困苦生活和悲慘遭遇。《許州西湖》、《李氏園》、《荔枝嘆》對封建統治者的貪婪殘暴和巧取豪奪作了嚴厲的批判。有些詩如《吳中田婦吟》、《山村五絕》,既真實地表現了農民的痛苦,也表達了他對新法的看法。蘇軾還在詩中流露出對邊防問題和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子由苦寒見寄》、《送子由使契丹》對朝廷茍安政策表示憂慮,并表達了為國破敵的雄心。蘇軾的寫景詩有很高成就,如《游金山寺》、《有美堂暴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飲湖上初晴后雨》,或寫長江夜景,或寫夏日驟雨,或寫西湖勝景,有的景色撼人心魄,有的景色令人賞心悅目,都是盛傳不衰的佳作。蘇軾還在詩中描繪了農村環境的清新樸厚,如《新城道中》、《白塔鋪歇馬》展現的農村景象生機盎然,充滿了生活情趣。在對大自然的描摹中,蘇軾常注入個人不屈于逆境的樂觀精神,《東坡》、《慈湖夾阻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都寫得情景交融,富有深意。蘇軾的理趣詩也富有特色,他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表現出新穎獨到的見解,既發人深思,又不失詩的趣味,《題西林壁》、《琴詩》、《泗州僧伽塔》等篇,都是含有一定哲理的作品,讀來余味不盡。蘇軾詩表現出非凡的想象力,恣意馳騁,奇趣橫生,比喻豐富、新鮮、貼切,如《百步洪》連用幾種形象來形容水勢洶涌,是蘇軾善用比喻的著名例子。蘇軾詩還表現出散文化議論化的傾向,這些詩議論風發,自由流暢,但也有些作品因此而削弱了詩的形象性。
蘇軾集中的散文各體皆備,內容豐富。其中政論文大都是與蘇軾政治生活有密切聯系的作品。《策略》、《策別》、《策斷》各篇論析了封建社會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對策;《留侯論》、《韓非論》、《賈誼論》等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析,從各個角度表達了他對當今政事的態度和主張。這些論文都具有辯論滔滔、文從字順的特點。蘇軾敘事紀游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亭臺作記的《喜雨亭記》、《超然臺記》、《凌虛臺記》,記敘人物的《方山子傳》、《書劉庭式事》,寫自然風景的《石鐘山記》、前后《赤壁賦》等都是廣為傳誦的佳作,這些文章常常熔抒情、敘事、寫景、說理于一爐,不拘常格,汪洋恣肆。蘇軾的書札、題記、敘跋等也各具特色,書簡如《答秦太虛書》、《答謝民師書》,題跋如《書蒲永升畫后》、《書吳道子畫后》,雜記如《記承天寺夜游》、《記游松風亭》等文,或抒人生感慨,或記生活瑣事,或說藝術見解,或述風土人情,都能不假雕飾,袒露真情,富有個性。
蘇軾的作品標志著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最高成就,在宋代即廣為流傳,推動了宋代文學的發展。蘇軾的各種文體對后代文人都有巨大影響,蘇詩得到明代公安派、清代宗宋派的大力推崇,散文也被明、清許多文學家奉為典范。
有清末端方據明成化本校印本,稱為善本。蘇軾文集注本主要有宋郎曄選注《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有《四部叢刊》影宋刊本。明末茅維集蘇軾的文章為《東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1986年中華書局以此為底本,出版《蘇軾文集》七十三卷。蘇軾詩注本有題為王十朋編的《集注分類東坡詩》二十五卷,有《四部叢刊》影宋刊本;宋施元之及其子宿撰《蘇詩注》四十二卷,有清康熙間刻本;清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五十卷,馮應榴《蘇詩合注》五十卷。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其詩注部分四十六卷,中華書局1982年點校出版。
上一篇:臨川集
下一篇:東坡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