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集。二卷。北宋蘇軾(生平見《東坡七集》條)撰。東坡詞現存約三百五十首,在北宋詞壇上以革新的面貌引人注目。蘇軾開拓了詞境,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不僅用詞寫愛情、離別、旅況等傳統題材,而且還用來言志抒懷、體物寫景、說理談禪,真正是“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他重視主體抒情,將情、志合一,早年所作的《沁園春》(孤館燈青)一詞,宣稱“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胸襟抱負坦然流露;《江城子·密州出獵》則自抒“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烈情懷,自我形象分外突出?!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泛汀端{歌頭·丙辰中秋》二詞更是傳誦千古,前者借河山之雄奇、周郎之英武,抒發自己老之將至、一事無成的感慨;后者對月詠懷,逸興遄飛,以對人間的熱愛排遣仕途失意的苦悶,因其意境之超曠,想象之奇麗,被稱為“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其余抒發個人情懷的作品,或寫景物以寓理趣,如“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浣溪沙》),“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定風波》);或藉詠物而托性情,如“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水龍吟·楊花》),“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惠院中作》),均感慨深沉,寄意高遠,作者的人格精神宛然如見,無怪金代元好問贊曰:“自東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軒樂府引》)東坡還寫了一定數量的農村詞,如在徐州作的五首《浣溪沙》,是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生動剪影,舉凡黃童、白叟、蠶姑、織娘、賣瓜人,皆出現在詞中,在北宋詞創作中可謂別開生面。
蘇軾詞還開創了一代豪放詞風,提高了詞的格調和境界。有的詞寫得筆力雄健,有激昂排宕之勢,如《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念奴嬌·赤壁懷古》,前人評為“挾海上風濤之氣”(《王士禛《花草蒙拾》)。有的詞則顯得清曠超逸,如《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念奴嬌》(憑高眺遠)等,都是“出神入天”、“逸懷浩氣”之作。前人批評蘇軾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陳師道《后山詩話》),乃是囿于以婉約為本色的陳見,正從反面說明了蘇軾對傳統詞風的突破和革新。當然,蘇軾的婉約詞也并不遜色,或幽怨纏綿,或嫵媚韶秀,成就決不在秦、柳之下。
蘇軾在詞的語言和音律方面也有所創造。他以詩人句法入詞,并常采擇前人詩句和當時口語,如從己出,增加了文字意趣。他把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改寫成《哨遍》,將韓愈《聽穎師琴詩》隱括成《水調歌頭》,為前人所無。他重視詞前小序的寫作,往往文采斐然,開后來姜夔寫詞序的風氣。他敢于為發揮詞的文學表現功能而突破音律的束縛,正如陸游所說:“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老學庵筆記》)
東坡詞的非凡成就,對詞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第一個沖破“詞為艷科”、“詩莊詞媚”的藩籬,給專寫兒女之情的園地注入了風云之氣,開創了詞史上豪放一派,南宋辛棄疾等人把詞的創作推上了光輝的頂峰,歸根結底,其功不能不歸于蘇軾。所以胡寅評價說:“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于是《花間》為皂隸,而耆卿為輿臺矣。”(《酒邊詞序》)但《東坡樂府》中也有少量應酬游戲和描寫女色的庸陋之作,有的太過直率,開了南宋豪放詞人的粗豪叫囂之風,不過總的來說是大醇小疵。
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傅榦《注坡詞》二卷,今存傳鈔本?,F存最早的蘇詞集是元延祐七年(1320)葉曾南阜書堂刻本二卷,清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即據此影印刊人。明毛晉汲古閣刻本《宋六十名家詞》有《東坡詞》一卷。清朱孝臧《彊村叢書》收《東坡樂府》三卷,前二卷首次為蘇詞編年,第三卷不編年。近人龍榆生據此本箋注,成《東坡樂府箋》,是目前較善之本。陳允吉以元刊本校以諸本,標點而成《東坡樂府》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上一篇:東坡七集
下一篇:山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