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彭端淑
字樂齋,號儀一。四川丹稜人。十歲能文,與弟肇洙,遵泗讀書于紫云山下,互為師友,苦讀六年。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中舉。雍正十一年成進士,授吏部主事,歷官員外郎、郎中。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充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乾隆二十年,出為廣東肇羅道。為官清慎,以不擾民為主,為吏民所稱頌。又延名儒何夢瑤主講端溪書院,造育人材。在粵六年,后因督糧粵西,歸途失足落水,得救幸不死,遂告歸。歸蜀后,居成都,主講于錦江書院凡二十年。端淑自言:“余一生精力盡于制義,四十為古文,五載成集,近五十始為詩,已二十五年矣。”(《白鶴堂晚年自訂詩稿》)其詩多記游記行之作,晚年則多攄寫其淡泊襟懷,如《大士嵓》、《發(fā)宜昌》、《種蔬》皆為其代表作品。也有少量同情百姓疾苦的篇章,如《夏鎮(zhèn)》寫荒年歉收,百姓無衣無食:“粟米貴如珠,頻年遭水浸。男婦多鳩形,魚蝦實為命。”長于五古,詩風蒼健沉郁,取法杜甫、陶潛。亦工文,取法于司馬遷、韓愈。著有《白鶴堂文稿》、《白鶴堂詩稿》、《雪夜談詩》等。《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耆獻類徵》卷二二一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彭定求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法格律·詩律·律詩失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