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法格律·詩體·截句
即“絕句”。有謂絕句即截取律詩的一部分而成,所以把它叫做“截句”。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目》:“絕之為言截也,即律詩而截之也。”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云:“五言絕句,截五言律詩之半也。有截前四句者,如‘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也;有截后四句者,如‘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是也;有截中四句者,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也;有截前后四句者,如‘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是也。七絕亦然。”蓋謂后兩句對者,是截律詩之前四句,前兩句對者,是截律詩的后四句,全篇皆對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對者是截首尾四句。但在律詩形成以前,已有“絕句”之名。陳徐陵《玉臺新詠》卷一○即收有《古絕句》四首和吳均的《雜絕句》四首。吳氏第四首云:“泣聽離夕歌,悲銜別時酒。自從今夕去,當復相思否?”除押仄韻外,基本上已經合律。可見截取律詩一部分而成之說,尚值得商榷。參閱“絕句”、“斷句”。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懶真子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