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坐穴藜床
【出典】 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下:“管寧,字幼安……黃初中華歆薦寧,寧知公孫淵必亂,乃因征辭還。以為太中大夫,固辭不就。寧凡征命十至,輿服四賜。常坐一木榻上,積五十五年,未嘗箕踞,榻上當膝皆穿。”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一《小園賦》:“管寧藜床,雖穿而可坐。”
【釋義】 三國魏人管寧字幼安,漢末避亂遼東多年始還。魏文帝黃初以來他因不滿朝政屢征不起,藜木之床當膝處皆穿。后因以“坐穴藜床”作為詠隱居的典故。
【例句】 苦羨阿龍則甚,學取幼安亦可,坐穴幾藜床。(劉克莊《水調歌頭·和倉部弟壽詞》2593)這里以“坐穴藜床”,揭示詞人隱退不仕以全身遠禍的思想愿望。
上一篇:典故《坐疑行聽竹窗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坐覺孟公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