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伏敔堂詩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正集十五卷,續集四卷,清江湜撰。湜(1818~1866)字持正,一字弢叔,別署龍湫院行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諸生,久試不第,曾為幕僚,咸豐七年(1857)納貲為浙江候補縣丞,一生不得志。
江氏遭逢坎坷,境遇極慘,其詩多哀苦之音,反映了戰亂給江南人民帶來的苦難和下層土大夫生世遭際的酸辛。《夢歸》描寫了繁華的蘇州經戰火洗劫后的荒涼:“不知此去返江鄉,千里須經幾戰場。野是荒田稍村落,市猶焦土未垣墻。叩門訪舊應迷路,出郭閑行有廢梁。幸是夢歸非實歷,真歸爭免斷人腸。”其《志哀》九首、《感憶詩》四首,用細膩的筆觸描寫親朋的不幸和自己的悲哀:“即生太平時,局促殊可憐。況茲遭亂離,愿死恐不先。如人做噩夢,以醒為樂焉。”詩人筆下的噩夢,都是無情的現實,人甚至想一死求得解脫,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于是以一醉求得擺脫:“自訝烽煙隙處身,論文樽酒此何因?便須爛醉華筵上,不念江南人食人。”(《福州幕屬席上》)
江氏筆下的風景亦多蘊涵了十分濃重的詩人的感情色彩:“萬梢拜地雪欺竹,不見猗猗散青玉。一枝斷為無韻簫,猶為風前伴枯木。”(《由江山至浦城雪后度越諸嶺輿中得絕句九首》)這是冬雪后零落的情景,甚至廣闊無垠的天空在詩人的筆下也是“嶺路如弓彎復彎,一彎轉過一重山。如何天路猶山路,鳥在空中也自環”(《道中絕句》)。這些詩句確如譚獻所說:“哀語使人不歡,危語使人毛戴。”(《復堂日記》)江詩不假修飾,多用白描,語言通俗但并不淺顯,因為江氏從學孟郊而入,力避常徑。他說:“意匠已成新架屋,心花那傍舊枝開。”(《近年》)力求在普通的題材中找到新異的表達方式。如寫愁:“百愁如百矢,無弦以心控。一發還射心,愁矢妙百中。”(《旅夜不謬用孟郊體》)詩中并無難字僻詞,但由于比喻新奇、用意深刻和韻腳為去聲,因而顯得苦心孤詣,戛戛獨造。
江詩亦屬于宋詩派,對于同光間的詩歌創作有一定的影響。
江集有清同治間刊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半行庵詩稿》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晁氏琴趣外》簡介介紹